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名誉损害赔偿英文解释翻译、名誉损害赔偿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indemnity for defamation

分词翻译:

名誉的英语翻译:

honor; honour; name; reputation
【经】 repute

损害赔偿的英语翻译:

【经】 damages

专业解析

名誉损害赔偿(Reputation Damage Compensation)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指因他人故意或过失侵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社会评价,导致其名誉权受损时,受害人依法请求侵权方承担经济赔偿的法律制度。其核心包含以下法律要素:

  1.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24条,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社会评价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当侵权人通过诽谤、侮辱或失实陈述等方式导致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时,构成名誉权侵害(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 构成要件

    包括四层法律认定:(1) 存在贬损性言论或行为;(2) 该言论已被第三人知悉;(3) 侵权行为与名誉损害存在因果关系;(4) 侵权方主观存在过错。司法实践中,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明确了网络诽谤同样适用该要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库)。

  3. 赔偿范围

    包含直接财产损失(如因商誉受损导致的收入减少)与非财产损害(精神抚慰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赔偿数额需综合考虑侵权方式、影响范围及受害人社会地位等因素。

  4. 英美法系对应概念

    在普通法体系中对应的"Defamation Damages"包含补偿性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与惩罚性赔偿(Exemplary Damages)。英国《2013年诽谤法案》第1条特别要求主张诽谤需证明言论造成"严重损害",与我国民法典的"社会评价降低"标准存在法理共通性(来源:英国立法官网legislation.gov.uk)。

网络扩展解释

名誉损害赔偿是指因他人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民事主体名誉权,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或精神损害时,侵权人依法应承担的财产及精神赔偿义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构成要件

  1. 存在侵权行为
    包括侮辱(贬低人格的言论或行为)、诽谤(传播虚假事实)等具体形式。
  2. 主观过错
    侵权人需存在故意或过失,例如明知信息不实仍传播。
  3. 损害后果
    包括社会评价降低、精神痛苦或财产损失(如因名誉受损失去工作机会)。
  4. 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需直接导致名誉损害结果。

二、赔偿范围

  1. 财产损害赔偿
    • 直接损失:如维权产生的律师费、公证费等。
    • 间接损失:因名誉受损导致的可预期利益丧失(如合同解除、收入减少)。
  2. 精神损害赔偿
    • 适用于自然人因侵权行为遭受严重精神痛苦的情况,赔偿金额需综合侵权情节、后果、当地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
    • 例外:法人仅能主张财产损失,无权请求精神抚慰金。

三、赔偿标准参考因素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法院在判定赔偿数额时主要考虑:

  1. 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及经济能力;
  2. 侵权手段、场合、行为方式;
  3. 造成的实际后果(如社会影响范围);
  4. 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四、法律依据


提示:若涉及具体案件,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律师,以便更精准评估赔偿诉求。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