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昧”一词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中文释义与英文对应 “蒙昧”指人类或个体处于未开化的原始状态,表现为知识匮乏、理性未觉醒。《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未开化;缺乏知识”,对应英文翻译为“unenlightened”或“ignorant”。牛津词典进一步解释其哲学语境中可译为“pre-rational”,强调理性思维尚未形成前的认知阶段。
二、词源与文化维度 该词由“蒙”(遮盖)与“昧”(昏暗)构成会意字,生动描绘心智被遮蔽的状态。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援引《周易》“蒙以养正”,指出其蕴含教化启蒙的文化隐喻。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翻译《道德经》时,将“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中的混沌状态译为“unenlightened”,体现东西方对原始认知状态的共通理解。
三、现代应用场景 在跨文化交际中,该词常用于描述:
“蒙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éng mèi,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愚昧无知,不通事理
指缺乏知识、文化或理性思考的状态。例如:“蒙昧无知”“蒙昧落后”。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未开化的原始状态
形容社会或人类早期未形成文明的状态。例如:“蒙昧时代”。
朦胧、迷糊
描述意识或视觉上的模糊不清。例如:“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唐·孟郊《卧病》)。
该词既可指原始社会的未开化状态,也可形容个体愚昧或意识模糊,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