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毛雷尔氏点彩英文解释翻译、毛雷尔氏点彩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Maurer's stippling

分词翻译:

毛雷尔氏点的英语翻译:

【医】 Christopher's spots; Maurer's spots; Stephen's spots

彩的英语翻译:

colour; variety

专业解析

毛雷尔氏点彩(Maurer's dots)是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感染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红细胞内出现的特殊斑点状结构。该现象由德国微生物学家乔治·毛雷尔(Georg Maurer)于1902年首次描述并命名。

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形态学定义:通过吉姆萨染色法,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胞质内直径200-300纳米的紫红色颗粒或裂隙状斑点(《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图谱》,第3版)。
  2. 病理学意义:这些结构是恶性疟原虫感染后分泌的蛋白质复合物,参与寄生虫营养摄取与宿主细胞膜重构(《柳叶刀·传染病》2008年综述)。
  3. 诊断价值:作为鉴别恶性疟与其他疟疾类型的重要形态学标志,尤其在高疟区实验室诊断中具关键作用(WHO 2015年疟疾诊断指南)。

近年研究发现,毛雷尔氏点彩的形成与PfEMP1蛋白转运通道相关,可能影响疟疾重症化进程(《自然·微生物学》2021年研究论文)。该术语在《医学寄生虫学名词审定本》(科学出版社)中被收录为规范中文译名。

网络扩展解释

毛雷尔氏点彩(Maurer's dots)是医学寄生虫学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疟疾患者红细胞内的一种特殊结构,与疟原虫感染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形态

毛雷尔氏点彩是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红细胞后,在红细胞膜表面或内部形成的紫红色或淡红色斑点或颗粒。这些点彩在吉姆萨染色(Giemsa stain)的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中可见,呈不规则分布,颗粒较粗大且稀疏。

2.形成机制

当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后,会分泌特定蛋白质并改变宿主细胞膜结构,形成运输通道和膜表面突起。毛雷尔氏点彩即为这些分泌蛋白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后的残留痕迹。

3.临床意义

毛雷尔氏点彩是鉴别疟原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4.诊断价值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时,毛雷尔氏点彩的存在可辅助判断疟疾类型,尤其在恶性疟疾的快速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需注意与染色技术或红细胞自身病变引起的假性点彩区分。

毛雷尔氏点彩是疟疾诊断的重要形态学标志,其观察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若怀疑疟疾感染,应及时进行血涂片镜检或快速抗原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类型。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