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hronic anterior poliomyelitis; 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
慢性脊髓前角灰质炎(Chronic Anterior Poliomyelitis)是一种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性退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的慢性表现形式。该疾病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持续感染或免疫介导的神经损伤引起,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及运动功能减退,常见于脊髓灰质炎急性感染后的后遗症阶段。
从病理机制看,病毒或自身免疫反应会选择性攻击脊髓前角灰质区的α运动神经元,导致神经信号传导中断,最终引发肌肉失神经支配。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急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神经系统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显示,约25%-50%的急性脊髓灰质炎患者可能在数十年后发展为慢性进行性肌肉衰弱,称为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ost-Polio Syndrome)。
在临床诊断中,肌电图(EMG)可检测到特征性自发性纤颤电位和正向尖波,MRI影像学可能显示脊髓前角区域信号异常。目前治疗以康复训练和辅助呼吸为主,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通过多学科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权威参考文献:
“慢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表现,主要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肌肉功能障碍。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脊髓灰质炎基础
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粪-口或飞沫传播,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弛缓性瘫痪()。
慢性阶段特点
急性感染后,部分患者进入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称为“慢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此阶段病毒已清除,但遗留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及肢体畸形()。
运动功能障碍
受累肢体(如下肢多见)出现不对称的弛缓性瘫痪,伴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肉萎缩与畸形
长期神经元损伤导致肌肉萎缩,骨骼发育异常,可能遗留跛行、脊柱侧弯等后遗症()。
康复治疗
以物理治疗、矫形器辅助为主,旨在改善肌肉功能、预防关节挛缩()。
手术干预
严重畸形或功能障碍者需手术矫正(如肌腱延长术、关节融合术)()。
疫苗防控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糖丸)是主要预防手段,全球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慢性期非传染性
慢性阶段无病毒传播风险,但需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支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