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ynanchum versicolor Bge.; Vincetoxicum versicolor Dcne.
蔓生白薇(Twining White Swallowwort)是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Cynanchum versicolor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为传统中药材“白薇”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汉英释义需结合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及文化背景,具体解析如下:
中文名
蔓生白薇:“蔓生”指其茎缠绕攀援的生长习性(twining habit);“白薇”中“白”描述其花色或根部色泽,“薇”为古代对草本植物的泛称。
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
英文名
Twining White Swallowwort:
来源:World Flora Online 植物数据库。
性味归经
苦、咸,寒;归胃、肝、肾经。传统用于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来源:《中华本草》官方术语库。
功能主治
来源:中国药典英文版(Chinese Pharmacopoeia)。
明确记载:“蔓生白薇,茎缠绕……花冠白色,裂片卵状长圆形。”印证其形态特征与命名逻辑。
指出白薇“以根入药”,蔓生白薇为华东地区主流品种,含白薇苷(cynanversicoside)等活性成分。
将“白薇”统一译为"Radix Cynanchi Atrati"(黑水牛奶菜根),但注明 C. versicolor 为等效基原。
例句:蔓生白薇配伍生地,可治温病后期夜热早凉。
翻译:Twining White Swallowwort combined with Rehmannia treats night fever and morning coolness in late-stage febrile diseases.
来源:《中医方剂学》英译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电子版. Cynanchum versicolor 条目. 访问链接
: World Flora Online. Cynanchum versicolor Bunge. 访问链接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标准术语数据库. 访问链接
: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glish Edition). 2020.
: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2007.
蔓生白薇是萝藦科鹅绒藤属的一种半灌木植物,也是中药材“白薇”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词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形态特点
茎上部呈蔓生(缠绕状),下部直立,全株被茸毛,不具白色乳汁(区别于直立白薇)。叶片对生,纸质,宽卵形或椭圆形,两面被黄色茸毛,侧脉6-8对;花小,初开时黄绿色,渐变为黑紫色,花冠裂片内面被柔毛;果实为蓇葖果,种子具白色绢质种毛。
生长习性
多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农村荒地、灌丛或溪流旁,喜温和湿润气候,花期5-8月,果期7-9月。
药用部位
以根及根茎入药,根细长圆柱形,表面棕黄色,质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味微苦。
功效主治
性寒,味苦、咸,归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等作用。主治温邪伤营发热、阴虚骨蒸、产后血虚发热、痈疽肿毒及热淋血淋等症。
分布区域
主产于山东、辽宁、安徽,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亦有分布。
炮制方法
春秋采挖后洗净,去除茎苗杂质,稍浸润透后切段晒干,成品以色黄棕、断面实心者为佳。
“蔓生”指其茎部缠绕生长的特性,“白薇”则源于其根色白且有微香(“薇”为草本植物通称)。别称“白花牛皮消”“白马尾”等,均与其形态或药用特性相关。
总结来看,“蔓生白薇”既是特定植物名称,也代表一类具有明确形态和药效的中药材,常与直立白薇并用于中医临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