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切除术英文解释翻译、脉络膜切除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choroidectomy
分词翻译:
脉络膜的英语翻译:
【医】 chorioid; chorioidea; chorioido-; choroid; choroid membranes; choroidea
choroido-
切除术的英语翻译:
resection
【医】 ectomy; excision; exeresis; exsection
专业解析
脉络膜切除术(Choroidectomy)是一种眼科手术,指通过手术方式部分或全部切除眼球壁中层富含血管的脉络膜组织。其核心目标是治疗累及脉络膜的严重疾病,尤其是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高风险时。
1.定义与核心目的 (Definition and Core Purpose)
- 汉英释义: 脉络膜切除术 (Màiluòmó Qiēchúshù) - Choroidectomy
- 解剖基础: 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是眼球血管最丰富的部分,负责为视网膜外层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参与眼内液循环。
- 手术本质: 该手术涉及精细地剥离并移除病变的脉络膜组织。根据病变范围和位置,可分为局部脉络膜切除术(Partial Choroidectomy)或全脉络膜切除术(Total Choroidectomy)。
- 主要目的: 旨在移除病灶(如肿瘤)、解除对邻近结构(如视网膜)的压迫、控制顽固性眼内疾病(如青光眼)或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其根本目标是保存眼球结构、缓解症状、防止疾病进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挽救或保留有用视力。
2.主要适应症 (Primary Indications)
- 脉络膜恶性肿瘤: 这是最常见的适应症,尤其适用于局限性的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当肿瘤大小、位置适合且未广泛转移时,局部脉络膜切除术可作为眼球摘除术(Enucleation)的替代方案,旨在保留眼球和部分视力(参考:眼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某些脉络膜转移癌(Choroidal Metastasis),若孤立且引起严重疼痛或并发症,也可能考虑。
- 难治性青光眼: 极少数情况下,对于其他所有治疗方法(包括多次手术)均失败的难治性恶性青光眼(Refractory Malignant Glaucoma)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脉络膜切除术(有时联合睫状体切除术)可能被用作最后手段,通过减少眼内液体积聚或破坏部分分泌结构来降低眼压(参考:青光眼手术学)。
- 其他罕见病变: 如大的、引起严重并发症的脉络膜血管瘤(Choroidal Hemangioma)或某些严重的、药物无法控制的脉络膜炎症性疾病。
3.手术方法与技术要点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Key Points)
- 手术入路:
- 经巩膜入路 (Transscleral Approach): 最常见。在肿瘤或病变对应的巩膜区域制作大面积的板层巩膜瓣,暴露下方的脉络膜,然后切除病变组织。
- 内路入路 (Internal Approach): 通过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建立通路,在视网膜下进行操作切除脉络膜病灶。通常需要切开视网膜(视网膜切开术)。
- 关键技术环节:
- 精确暴露与定位: 术前精确定位病灶(如透照法、术中超声、间接检眼镜)至关重要。
- 控制出血: 脉络膜血供丰富,术中止血(如电凝、激光、临时升高眼压)是核心挑战和关键步骤。
- 视网膜处理: 切除脉络膜后,需精细处理覆盖其上的视网膜。可能需要暂时性视网膜切开、视网膜下液引流,并在切除后复位或固定视网膜,常需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如气体、硅油)。
- 眼压管理: 术中需维持稳定的眼压以保证操作安全和视野清晰。
- 联合手术: 常与玻璃体切除术(PPV)和视网膜手术联合进行。有时需联合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如用于青光眼时)。
4.风险、后遗症与预后 (Risks, Sequelae, and Prognosis)
- 术中风险: 主要为大出血、脉络膜或视网膜的意外损伤、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罕见但极其严重)。
- 术后并发症:
- 视网膜脱离 (Retinal Detachment): 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 玻璃体积血 (Vitreous Hemorrhage)。
- 持续性低眼压或高眼压 (Hypotony or Elevated IOP)。
- 白内障进展 (Cataract Progression)。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 显著的视力下降或丧失: 手术本身及并发症均可导致,尤其当病变累及黄斑区时。
- 肿瘤复发或转移: 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所有肿瘤细胞。
- 预后: 预后差异极大,高度依赖于适应症、病变性质(如肿瘤大小、细胞类型)、位置(是否累及黄斑/视神经)、手术成功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脉络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的生存率与眼球摘除术相近,但视力预后通常较差,尤其是黄斑区肿瘤;对于青光眼,成功率相对较低且并发症风险高(参考:眼科手术并发症管理)。
网络扩展解释
脉络膜切除术是一种眼科手术,主要用于切除病变的脉络膜组织。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适应症
脉络膜切除术的核心目标是切除异常的脉络膜组织,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
- 肿瘤治疗:包括良性肿瘤(如脉络膜血管瘤)和恶性肿瘤(如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需及时手术。
- 外伤性脉络膜脱离:因外伤或术后并发症导致的脉络膜脱离,需通过切除脱离部分促进视网膜复位。
- 其他疾病:如炎症(巩膜炎、葡萄膜炎)或循环障碍引发的脉络膜病变。
2.手术方法
- 局部切除术:针对局限性病变(如赤道前良性肿瘤),仅切除病变区域,尽可能保留眼球结构和视力。
- 扩大切除术:对恶性肿瘤或广泛脱离的情况,可能需扩大切除范围,甚至涉及视网膜或涡静脉附近组织。
3.术后效果与风险
- 视力恢复:外伤性脉络膜脱离患者术后可能恢复部分视力(如案例中患者术后视力达1米数指)。
- 并发症:包括低眼压、视网膜脱离复发等,需长期随访观察。
4.注意事项
- 诊断准确性:脉络膜肿瘤易误诊,国内误诊率高达21%,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
- 禁忌证:弥漫性恶性肿瘤或全身状况不佳者可能不适合手术。
如需更完整的手术细节或案例,可参考眼科专业文献或权威百科(如搜狗百科)。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