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waylayer
ambuscade; ambush; hide; lurk; wait; waylay
【法】 lying in wait; trap
person; this
"埋伏者"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预先隐藏并伺机发动袭击的主体,常见于军事或战术场景。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该词由动词"埋伏"加后缀"者"构成,强调实施隐蔽攻击行为的执行者。其英文对应词"ambusher"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被定义为"a person who attacks from a concealed position"。
该词汇包含三层语义特征:
在语用层面,《孙子兵法》英译本将"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中的战术思想,视为埋伏者概念的军事理论源头。当代语境中,该词已延伸至网络安全领域,《计算机犯罪防治手册》用"网络埋伏者"指代长期潜伏系统窃取数据的黑客。
“埋伏者”指在军事行动或特定场景中预先隐藏起来、伺机出击的人员或群体。该词源自“埋伏”一词的名词化用法,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埋伏者指执行埋伏任务的人,即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等待时机发动攻击的士兵或武装人员。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险恶所在,他们必有埋伏”,这里的“埋伏”即指埋伏者。
扩展含义
在文学或口语中,也可引申为“隐藏的潜在威胁”或“暗中伺机行动的人”。例如元曲《单刀会》中“则怕他那里有埋伏”,既指埋伏的兵力,也暗示危险的存在。
“埋伏者”是“埋伏”一词的名词化表达,强调执行隐蔽行动的主体,既用于具体军事部署,也可泛指向隐藏的危机或人物。其使用广泛见于古典文学和现代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