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琴(Roentgen)是国际通用的电离辐射照射量计量单位,其汉英词典释义及学术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词义解析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伦琴”定义为“X射线或γ射线的照射量的单位,1伦琴等于在1立方厘米标准状况的空气中所产生的离子电荷为1静电单位的照射量”。英文对应词“roentgen”源自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的姓氏,为纪念其在1895年发现X射线的重大科学贡献而命名。
二、计量标准 根据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定义,1伦琴(R)相当于在0°C、760毫米汞柱气压条件下,1千克干燥空气中产生2.58×10⁻⁴库仑电荷的辐射量。换算公式为: $$ 1 text{R} = 2.58 times 10^{-4} text{C/kg} $$
三、应用领域 该单位在医学影像学和辐射防护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中国国家标准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仍保留伦琴作为辅助计量单位。但需注意,国际单位制(SI)已推荐使用库仑/千克(C/kg)作为主要单位,1伦琴=2.58×10⁻⁴ C/kg。
“伦琴”一词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物理单位和人物名称两类,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伦琴(符号为R)是衡量X射线或γ射线在空气中电离能力的照射量单位。其标准定义为:在0℃、760毫米汞柱气压下,1立方厘米干燥空气中产生1静电单位(即$3.3364 times 10^{-10}$库仑)正负离子的辐射强度。
关键特性:
人物背景: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1923)是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于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贡献:
伦琴既是电离辐射的测量单位,也是诺贝尔奖得主、X射线发现者的姓氏。其科学意义贯穿物理学与医学史,单位定义和人物成就共同构成了这一术语的丰富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