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涎英文解释翻译、流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salivate
【医】 drivel; drooling; hydrostomia; hygrostomia; ptyalism; ptyalorrhea
saliva dribble; salivate; salivation; sialism; sialorrhea; sialosis
sialozemia; stomatocatharsis
相关词条:
1.hygrostomia 2.hydrostomia 3.ptyalism 4.sialozemia 5.sialosis 6.sialorrhea 7.salivation 8.sialorrhoea
分词翻译:
流的英语翻译:
flow; stream; current; stream of water; class; wandering
【计】 stream
【化】 flow coating(process); stream
【医】 current; flow; flumen; flumina; rheo-; stream
涎的英语翻译:
saliva; slobber
【医】 ptyalo-; ptysma; saliva; sialo-; sialon; slabber
专业解析
流涎(英文:drooling或sialorrhea)指唾液不自主地从口腔溢出的现象,常见于婴幼儿生理发育阶段,也可能是某些病理状态的症状。其汉英释义及医学解析如下:
一、汉语释义与英文对应
《现代汉语词典》将“流涎”定义为“口水不自觉地流出来”,强调其非自主性特征。
英文对应术语为:
- Drooling:日常用语,指唾液从口腔滴落的现象。
- Sialorrhea:医学术语,特指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导致的病理性流涎。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汉英综合大辞典》
二、医学机制与分类
- 生理性流涎
婴幼儿因吞咽功能未发育完善或出牙期唾液分泌增多所致,属正常现象。
- 病理性流涎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导致吞咽反射障碍。
- 口腔结构异常:舌体肥大、牙齿畸形或口腔肿瘤影响唾液滞留。
- 药物副作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可能引起唾液分泌过多。
来源:《默克诊疗手册》(Merck Manual)
三、临床意义与处理
- 诊断价值:持续性流涎可能提示延髓麻痹或假性延髓麻痹,需结合神经学检查。
- 治疗策略:
- 行为训练(如吞咽康复训练);
- 药物干预(抗胆碱能药物减少唾液分泌);
- 严重者可考虑肉毒杆菌注射或唾液腺手术。
来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指南
四、同义词与关联表达
- 汉语:淌口水、垂涎(注:“垂涎”多指因食欲引发的唾液分泌,含主观意向)。
- 英语:
- Slobbering(多用于描述动物或婴幼儿);
- Driveling(强调唾液滴落的不雅状态)。
来源:《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
五、语用示例
- 医学描述:
“患者因帕金森病进展出现严重流涎(sialorrhea),需药物干预。”
- 文学比喻:
“美食令人垂涎三尺,但病中流涎却成负担。”(对比主观与病理性唾液分泌)
注:本文内容综合权威工具书及医学文献,更新时间:2025年7月31日。
网络扩展解释
流涎,即俗称的“流口水”,指唾液不自觉从口腔溢出的现象。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定义
流涎(拼音:liú xián)原指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导致的口水外流,既可用于描述生理现象,也可指代病理状态。该词在文学中常被引申为“贪馋”的隐喻,如杜甫诗句“道逢曲车口流涎”。
二、医学分类
-
生理性流涎
- 婴幼儿常见:因吞咽功能未完善、长牙期牙龈刺激或口腔较浅导致,多随年龄增长消失。
- 成人偶发:如闻到食物香味时的条件反射(例句)。
-
病理性流涎
- 口腔疾病:溃疡、牙龈炎等炎症刺激()。
- 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炎、脑瘫、帕金森病等()。
- 全身性疾病:脾胃功能失调、药物副作用等()。
三、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流涎多与脾胃相关:
- 脾热:湿热内蕴导致唾液分泌失控()。
-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无法收摄津液()。
四、处理建议
婴幼儿生理性流涎无需特殊干预,注意清洁即可。若伴随发热、吞咽困难或持续至2岁以上,需排查口腔疾病(如疱疹)、神经系统异常()或脾胃失调()。
提示:病理性流涎需结合具体病因治疗,如口腔溃疡可用西瓜霜喷剂,神经系统疾病需针对原发病处理。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