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aportea bulbifera Wedd.
zero; nought; fractional; nil; nothing; wither and fall
【计】 Z; zero
【医】 zero
beyond; I; more than; over; remaining; surplus
【机】 leaven
moxa
【医】 Artemisia vulgaris L.; moxa
hemp; pocked; rough; sesame; tingle
零余子艾麻(学名:Laportea bulbifera (Sieb. et Zucc.) Wedd.),中文正式名为珠芽艾麻,是荨麻科(Urticaceae)艾麻属(Laportea)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信息:
中文名“零余子艾麻”
“零余子”指植物在叶腋或花序基部形成的珠芽(bulbil),形似小瘤状或块茎,可脱离母体繁殖新植株。“艾麻”源自其属名“艾麻属”,因其叶片形态与艾草(Artemisia)有相似之处,且茎叶具刺毛,接触皮肤会引起麻刺感(类似荨麻科特性)。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23(2)卷,科学出版社,1995年。
英文名
其标准英文名为“Bulbil-bearing Laportea” 或“Wood Nettle”(广义上泛指艾麻属植物),强调其珠芽特征(bulbil-bearing)。
来源:Flora of China, Vol. 5, p. 85, 2003.
形态描述
来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科学出版社,1972年。
分类地位
隶属于荨麻科(Urticaceae),与蝎子草属(Girardinia)、荨麻属(Urtica)近缘,但以珠芽和花序结构为鉴别特征。
来源:Flora of China Online, www.iplant.cn.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东亚,包括中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南)、日本、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中国常见于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的山地林下。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23(2)卷。
生长环境
喜阴湿环境,多生于海拔800–2500米的山谷溪边、林缘或灌丛中。
来源:《中国高等植物》,青岛出版社,2008年。
传统药用
根或全草入药,中医称“红禾麻”,性辛、温,具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来源:《中华本草》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现代研究
研究表明其含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抗炎、镇痛活性,但需进一步药理验证。
来源:《中国药用植物志》第4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
“零余子艾麻”即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其名称源于叶腋特有的繁殖结构“珠芽”(零余子)及具刺毛的“艾麻”属性。该植物是东亚特有药用草本,兼具生态与药用价值。以上信息综合自植物分类学权威文献,确保内容符合原则。
“零余子艾麻”是一个涉及植物学和中草药学的复合词,需拆解为“零余子”和“艾麻”两部分综合解释:
植物学定义
指某些植物叶腋处生长的珠芽(气生块茎),常见于薯蓣科山药(Dioscorea)等植物。这种结构可用于繁殖,外形类似迷你土豆,俗称“山药豆”。
中草药属性
植物学特征
学名Laportea bulbifera,属荨麻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约50~80厘米,茎具棱和螫毛,叶腋处生褐色珠芽(即零余子)。
中草药用途
该词可能指代两种关联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