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受"作为汉语动词,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对应"receive"或"accept",但包含更丰富的文化意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该词特指对上级、长辈或权威方所给予事物的恭敬接纳。《牛津汉英大词典》将其英译为"to receive (instructions, orders or grace)",强调其被动性接收特征。
在语义结构上,该词由"领"(带领/领会)和"受"(接受)构成,体现从理解到接纳的动态过程。《汉语大词典》收录的古文用例显示,该词自宋代已用于表示对皇命的承接,现代汉语中则延伸至对任务、恩惠等抽象事物的接受。例如"领受任务"对应英文"receive an assignment",而"领受恩情"则译为"accept kindness"。
《剑桥汉英双解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带有谦卑色彩,常见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区别于中性的"接受"。如《人民日报》2023年某报道中"领受荣誉称号"的官方表述,对应外媒多译为"be honored with a title"。这种语义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需特别注意,英语表达往往弱化接受者的被动姿态。
“领受”是一个动词,表示接受或获得某物,通常用于中性或积极语境,尤其强调对他人好意、馈赠或责任的接纳。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接受”,多用于接受抽象或具体的事物,如好意、任务、馈赠等。例如:“你的好意我领受了。”
词源与历史
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领受郡国调马。”,说明其使用可追溯至古代汉语。
适用对象
情感色彩
隐含对给予者的尊重或感激,常见于正式或书面表达。例如:“灾民领受赈济物品。”
近义词 | 反义词 |
---|---|
接受、接收 | 谢绝、拒绝 |
采纳、接纳 | 赠予、授予 |
(参考、8)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及(文学名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