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hilum of lymph gland
【医】 absorbent gland; conglobate glands; glandulae lymphaticae
globate glands; lvmphoglandula; lymph ganglia; lymph glands
lymph nodes; lymph nodules; lymph-gland; lymphaden; lymphoglandulae
lymphoid node; lymphonodi; lymphonodus; nodi lymphaticus
noduli lymphatici
class; door; gate; gateway; ostium; phylum; school
【计】 gate
【医】 binary division; hili; hilum; hilus; phylum; pore; Pori; porta; portae
portal; porus; pyla
【经】 portal
淋巴结门(lymph node hilum)是淋巴结表面的凹陷区域,作为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efferent lymphatic vessel)进出淋巴结的关键通道。其结构特征和功能如下:
位置与形态
淋巴结门位于淋巴结的凹陷侧,是淋巴结实质(皮质和髓质)与外部连接的枢纽。此处结缔组织被膜增厚,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通行结构
临床意义
病理状态下(如肿瘤转移),淋巴结门结构可能消失或变形,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常通过观察门部形态辅助诊断。
《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
定义淋巴结门为“淋巴结的凹陷区域,血管和输出淋巴管经此进出”(第42版,第5章淋巴系统)。
来源:Standring, S. (2020). Gray’s Anatom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Clinical Practice. Elsevier.
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组织分类
强调淋巴结门是区分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重要解剖标志(如转移癌常破坏门部结构)。
来源:Swerdlow, S.H., et al. (2017).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IARC Press.
《临床解剖学》(Clinical Anatomy)文献
门部血管的分布模式影响淋巴结的免疫功能,如高内皮微静脉(HEVs)介导淋巴细胞再循环。
来源:O’Morchoe, C.C. (1994). Lymphatic System. Clinical Anatomy, 7(3), 127-153.
中文术语 | 英文术语 |
---|---|
淋巴结门 | Hilum of lymph node |
输出淋巴管 | Efferent lymphatic vessel |
被膜 | Capsule |
皮质/髓质 | Cortex/Medulla |
高内皮微静脉 | 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 |
以上内容综合解剖学经典教材、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及临床研究文献,确保定义准确性与医学权威性。
淋巴结门是淋巴结解剖结构中的关键部位,以下从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三方面进行解释:
位置与形态
淋巴结门位于淋巴结一侧的凹陷处,呈肾形或椭圆形()。正常淋巴结大小约1-25mm,凸起侧连接输入淋巴管,凹陷侧(即淋巴门)连接输出淋巴管,并有血管、神经出入()。
超声表现
在超声影像中,淋巴门表现为中央高回声区域,类似“靶样”结构()。正常淋巴结的淋巴门可见且结构清晰,短径一般2-5mm()。
物质交换通道
淋巴门是淋巴结与淋巴系统交换代谢物质和营养的门户()。
免疫功能支持
通过淋巴门的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结可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并产生淋巴细胞及抗体参与免疫反应()。
良性标志
超声提示“淋巴门可见”通常表示淋巴结结构正常,如椭圆形形态、门部高回声清晰()。
恶性预警信号
若淋巴门结构消失或模糊,且淋巴结变为圆形(长径/短径比<2),需警惕恶性病变,如淋巴瘤、转移癌等()。
注:具体诊断需结合其他影像学特征(如血流信号、边界清晰度)及临床检查综合判断。若发现异常淋巴结,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