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度分析(Granularity Analysis)是跨学科技术术语,在汉英双语词典中通常对应"particle size analysis"或"granularity assessment"两种核心译法。其概念内涵根据应用领域呈现多维特征:
基础定义
材料科学领域指物质颗粒尺寸分布的定量测定,《牛津材料科学词典》将其定义为"通过激光衍射、筛分或显微镜技术确定粉末、乳液等物质的粒径分布特征"(来源:Oxford Materials Science Dictionary)。汉语表述突出"颗粒层级"的分解特性,英语对应词"granularity"源自拉丁语"granum"(谷物),强调细粒化特性。
技术延伸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IEEE标准术语集》界定为"系统模块的分解精细程度评估",此时汉英对应词扩展为"modular granularity evaluation"(来源:IEEE Standard Glossary)。例如软件架构设计时需平衡高内聚与低耦合的粒度层级。
语言对比
《现代汉英科学技术词典》特别标注:汉语"粒度"在化工领域多译作"particle size",而在系统分析场景则倾向使用"granularity"(来源:Modern Chinese-English Scientific Dictionary)。这种语义分化反映了术语翻译的领域适配性原则。
粒度分析是指通过测定材料中颗粒的大小及其分布,以评估样品粒度组成的科学方法。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粒度即颗粒的大小,通常用等效直径(如球体直径或立方体边长)表示。粒度分析的核心在于描述颗粒群体的分布特性,而非单一颗粒尺寸,常用D50(中位粒径)、D97(97%颗粒小于该值)等指标量化。
•工业生产:如矿石加工中,需通过筛分、破碎等手段控制物料粒度; •材料科学:产品性能(如药物溶解速度、涂料附着力)与原料粒度密切相关; •地质研究:通过沉积物粒度推测形成环境(如水流速度)。
方法类型 | 适用场景 | 原理特点 |
---|---|---|
筛析法 | 松散沉积物(如砂石) | 机械筛分不同孔径颗粒 |
激光衍射法 | 高精度实验室分析(0.01-3500μm) | 利用光散射模型计算分布 |
薄片鉴定法 | 固结紧密的岩石 | 显微镜下测量切片中的颗粒 |
动态图像法 | 不规则颗粒(如纤维) | 捕捉颗粒投影计算等效直径 |
不同仪器(如激光衍射仪与沉降仪)的测量原理差异会导致结果不可直接对比,需通过等效性校准进行数据转换。例如激光衍射法基于体积分布,而动态图像法反映二维投影尺寸。
如需了解具体行业的测试标准(如ASTM E11标准筛),建议参考专业文献或行业规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