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ncorporated uoion
put on record; register
【法】 accreditation; put on record
party; republic; fellowship; group; organization; sodality; team
【经】 group; organization
在汉英法律语境中,"立案团体"指依法完成注册或备案程序,取得合法活动资格的社会组织。该概念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法律基础与核心特征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立案团体需满足"有规范名称和组织机构""固定住所""合法资产来源"等基础条件,并经过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其英文对应表述为"registered organization",强调通过法定程序获得法人地位(《元照英美法词典》2023版)。
构成要素双重性
立案团体既包含形式要件——需向民政部门提交章程草案、发起人资料等文件完成注册(《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第8条),也包含实质要件——须符合非营利性、非宗教性、非地域性等组织性质限制(国务院令第250号)。
权利与义务边界
经立案的团体依法享有财产权、名誉权、诉讼权等民事权利(《民法典》第87条),同时承担信息公开、接受年检、禁止从事营利活动等义务。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公示系统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立案团体约38.9万个。
注:引用来源依据现行有效法规及政府公开信息平台,相关链接可通过访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立法数据库、民政部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等官方渠道核验。
“立案团体”通常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主管机关完成注册登记或备案程序的合法组织。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立案”,即通过法定程序确立团体的合法地位。以下是具体解释:
法律含义
根据,“立案”在行政层面的核心含义是“在政府机关注册登记”。对团体而言,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向民政部门提交材料并通过审核,获得法人资格的过程。例如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等需完成此程序才能开展活动。
程序要求
立案过程通常包括名称核准、章程制定、发起人资格审查、注册资金验证等环节。通过提到的“备案”功能,政府部门可对团体的宗旨、活动范围进行监管,确保符合公共利益。
与未立案团体的区别
立案团体具有法人资格,可开设银行账户、签订合同、享受税收优惠等;未立案的临时性组织(如兴趣小组)则无法行使这些法律权利,活动范围也受限制。
应用场景
常见于社会组织(如慈善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需要长期稳定运作的实体。例如中国红十字会、作家协会等均属于立案团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