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base transmission factor
基极传输因数是双极型晶体管(BJT)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定义为发射极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中能够穿过基区到达集电极的比例,通常用符号$alpha$表示。该参数反映了晶体管内部载流子传输效率,数学表达式为: $$ alpha = frac{I_C}{I_E} $$ 其中$I_C$为集电极电流,$I_E$为发射极电流。在半导体物理中,基极传输因数与基区宽度、载流子扩散长度及复合率密切相关,具体可推导为$alpha approx frac{1}{cosh(W_B/L_B)}$,$W_B$为基区宽度,$L_B$为扩散长度。
从工程应用角度,基极传输因数直接影响晶体管的电流放大能力。其典型值在0.95-0.995之间,高质量晶体管要求$alpha$尽可能接近1,这需要通过精确控制基区掺杂浓度和几何尺寸实现。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标准JSSC-2020中明确指出,基极传输因数的优化是高频晶体管设计的核心指标之一。
权威参考文献:
基极传输因数是电子学中与双极型晶体管(BJT)相关的术语,其英文为base transmission factor 或base transport factor。它主要用于描述晶体管基极区域对载流子传输效率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从发射极注入的少数载流子(如电子或空穴)成功穿过基极到达集电极的比例。
物理意义
在晶体管工作时,发射极的载流子注入基极后,部分载流子会因复合而损失,剩余部分到达集电极形成电流。基极传输因数即为有效传输的载流子比例,其值越接近1,表示基区复合损耗越小,传输效率越高。
数学表达
基极传输因数通常用符号 $alpha_T$ 表示,计算公式为:
$$
alpha_T = frac{text{到达集电极的载流子数}}{text{发射极注入基极的载流子总数}}
$$
理想情况下 $alpha_T=1$,但实际值小于1,取决于基区宽度、掺杂浓度等因素。
与电流放大系数的关系
在共基极配置中,电流放大系数 $alpha$ 可表示为 $alpha = gamma cdot alpha_T$,其中 $gamma$ 为发射极注入效率。因此,基极传输因数是决定晶体管整体放大能力的关键参数之一。
如需更深入的公式推导或工程应用案例,建议参考电子器件专业教材(如《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