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ain the pond to get all the fish
“竭泽而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释义为“排尽池水捕鱼”(drain the pond to catch all the fish),比喻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常用以警示不可持续的行为模式。该成语最早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其英文翻译在权威词典《汉英大词典》中被收录为“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对短视行为的共同批判。
从哲学角度分析,该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淮南子·主术训》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现代经济学领域常用此成语批评“唯GDP论”等发展模式,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引用该成语警示环境透支风险(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网)。
在语言学层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归类为动词性成语,既可用于描述具体行为(如过度捕捞),也可引申为抽象概念(如人才过度使用)。牛津大学汉学教授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特别指出,这类成语承载着中华文明特有的隐喻认知模式(来源:剑桥大学出版社专著)。
“竭泽而渔”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故事或例句,可参考《吕氏春秋》原文或现代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