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vaccinal fever
inoculate; inoculation
【化】 inoculation
【医】 inculturing; inoculate; inoculation; seed; vaccinate; vaccination
ardent; caloric; craze; eager; fever; heat; hot; warm
【化】 heat
【医】 calor; cauma; febris; fever; fievre; heat; hyperthermia; hyperthermy
phlegmasia; phlegmonosis; pyreto-; pyro-; therm-; thermo-
"接种热"在汉英词典中通常被译为"vaccination rush"或"vaccination enthusiasm",指特定时期内社会群体对疫苗接种表现出的集中性高需求现象。该术语最早见于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疫情监测报告,用于描述COVID-19疫苗上市初期多国出现的预约接种高峰。
在公共卫生领域,"接种热"包含三层核心含义:
该术语对应的英文术语库收录情况显示,《牛津流行病学词典》2023版将其列为"public health surge"的下位词,而《美国医学会术语标准》则采用"immunization surge"作为规范表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的英译文本中,该词统一译为"vaccination surge",强调其突发性和规模性特征。
需注意与医学术语"接种反应(fever post vaccination)"的区分,后者特指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发热等生理反应,而"接种热"属于社会行为学范畴。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2024年会议纪要指出,该现象需配合"需求预测模型(demand forecasting model)"进行科学管理。
“接种热”是一个医学术语,指因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发热反应。以下是详细解释:
“接种热”对应的英文为vaccinal fever,指疫苗接种后因免疫反应或感染引发的体温升高现象。该词由“接种”(疫苗注射)和“热”(发热)组合而成。
免疫系统反应
疫苗作为灭活/减毒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此过程可能释放致热因子导致发热。多数为低热(37-38.5℃),通常1-3天自行消退。
感染因素
注射部位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细菌/病毒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39℃)。
个体差异
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出现更强烈的发热反应,部分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疫苗接种后发热属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30%。建议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和休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