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upus planus
【医】 applanation; plano-; platy-
lupus
【医】 eating tetter; lupus; tentigo prava
扁平狼疮(Lupus planus)是皮肤病学中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变,属于红斑狼疮的亚型之一。其特征为皮肤表面出现界限清晰的紫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表面常覆盖细微鳞屑,好发于面部、四肢及躯干。该术语最早由19世纪德国皮肤学家费迪南德·冯·赫布拉系统描述于《皮肤病图谱》。
组织病理学显示,扁平狼疮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带。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相关,约30%患者伴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美国风湿病学会将其归类为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特殊表现形式。
临床诊断需结合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特征性表现为IgG、IgM颗粒状沉积于真表皮交界处。治疗多采用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顽固性病例可选用沙利度胺或生物制剂。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临床指南指出,规范治疗可使85%患者皮损在12个月内消退。
权威参考资料:
关于“扁平狼疮”这一术语,目前医学领域并无明确定义。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涉及以下两种解释:
部分患者或非专业人士可能用“扁平狼疮”代指皮肤型狼疮(如盘状红斑狼疮),因其皮损常表现为扁平的红色斑块或鳞屑性皮疹。这类皮损多出现在面部、头皮等暴露部位,典型特征是边缘清晰、中央萎缩,可能遗留瘢痕。
“扁平”可能被误用于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典型蝶形红斑。这种面部皮疹呈蝴蝶状分布,初期可能为扁平红斑,随病情发展可能凸起或伴随水肿。
若您遇到具体症状,建议咨询风湿免疫科医生,获取专业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