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clear; customs clearance
结关(Customs Clearance)指进出口货物完成海关监管流程并获准合法流通的法定程序。根据世界海关组织《京都公约》定义,该流程包含单证审核、税费缴纳、货物查验三个核心环节,标志着货物结束海关监管状态。
在中国海关法律体系中,《海关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收发货人需向海关提交完整报关单据,经审核无误并缴纳税费后,海关将签发《进口货物放行通知书》,此时货物完成结关程序。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20》将完成结关作为划分买卖双方责任的重要节点,如DDP术语下卖方需承担目的港结关义务。
海关总署2023年修订的《海关进出口货物申报管理办法》特别指出,跨境电商货物通过"单一窗口"完成电子申报、税款担保、物流信息核销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结关电子凭证,该凭证具有与纸质文件同等法律效力。
“结关”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主要含义,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海关业务术语(主流含义)
基本定义
指进出口货物、行李物品或运输工具(如船舶)在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海关申报并完成全部法定手续的过程。只有完成结关后,货物才能解除海关监管,允许自由流通或提货。
核心流程
包含四个关键环节:
注意事项
二、汉语成语(较少使用)
在非专业语境中,可表示「断绝关系、终止交往」。例如:“双方因合同纠纷彻底结关”。此用法多出现于文学表达,日常交流中易产生歧义,建议优先使用「绝交」等常见词汇。
英文对应:Customs Clearance(海关场景)
近义词:清关、通关(注:部分文献认为三者存在细微流程差异,但实务中常混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