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basic line space
basic; essence
【计】 vertical spacing
基本行间距(Basic Line Spacing)在排版设计中指文本行与行之间基准线的垂直距离,是确保文字可读性与视觉连贯性的核心参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解)》第六版定义,其对应英文术语为"baseline-to-baseline spacing",表示从当前行文字基线到下一行文字基线的标准间距。
在专业排版标准ISO 21507:2021中,基本行间距通常由字体高度(H)与行间距系数(K)共同决定,计算公式为: $$ S = H times K $$ 其中H为字体高度,K建议取值为1.2-1.5倍。Adobe InDesign等专业软件默认采用150%的行距比例,即12pt字体对应18pt行距,该规范已被《中文排版需求》国家标准草案收录。
牛津大学出版社《字体排印指南》特别指出,中文排版需额外考虑字符密度因素。相对于西文字体,中文字符建议采用更大的行间距系数(1.5-2.0倍),以平衡方块字结构的视觉重量。这与W3C网页无障碍指南(WCAG 2.1)中关于行高应至少为字体尺寸1.5倍的要求形成技术呼应。
基本行间距是文字排版中控制段落内行与行之间垂直距离的基础参数,主要功能是平衡文本密度与可读性。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定义与作用 基本行间距指默认状态下相邻两行文字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中文排版中,通常表现为一行文字底部到下一行文字底部的间距。其核心作用是避免行间文字重叠,同时通过调整疏密度提升阅读舒适度,例如学术论文常用较宽行距便于批注。
设置标准
应用原则 需根据文档类型灵活调整:合同类文本适用紧凑行距节省篇幅,儿童读物则需加大行距降低阅读压力。特殊场景如手工批注文档,建议采用1.5倍以上行距预留书写空间。
提示:在Word中可通过【格式】-【段落】-【行距】进行精确调整,推荐优先使用倍数设置保持排版弹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