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线英文解释翻译、基板线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late line
分词翻译:
基板的英语翻译:
【计】 baseplate
【化】 base plate
【医】 basal plate; basalia; base; base plate; grundplatte; placode
ventrolateral plates
线的英语翻译:
clue; line; string; stringy; thread; tie; verge; wire
【医】 line; line Of occlusion; linea; lineae; lineae poplitea; mito-; nemato-
soleal line; strand; thread
【经】 line
专业解析
在电子工程领域,"基板线"(Jībǎn Xiàn)是一个关键术语,主要指印刷电路板(PCB)上承载电流或信号的金属导线。以下是基于专业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功能
-
基板线 (Substrate Trace / PCB Trace)
指附着于绝缘基板(如FR-4)表面的铜箔蚀刻形成的导电路径,用于连接电子元件引脚并传输电信号或电力。其设计需符合阻抗控制、电流承载能力等电气特性要求(来源:IPC-2221通用设计标准)。
-
与相关术语的区分
- 导线 (Wire):独立于基板的物理连接线,而基板线是PCB的集成部分。
- 走线 (Routing):指基板线的布局设计过程,涉及信号完整性优化(来源:IEE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ociety)。
二、技术特性与设计规范
- 材料构成:电解铜箔(厚度常见18μm-70μm),通过光刻/蚀刻工艺成型。
- 关键参数:
三、应用场景
- 信号传输:在数字电路(如CPU与内存间总线)、射频模块中传输高频信号。
- 电源分配:厚铜基板线(≥2oz)用于大电流供电网络。
- 接地系统:大面积铜层(Ground Plane)作为电磁屏蔽参考面。
四、权威参考资料
- IPC标准: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制定基板线设计规范(IPC-2221)。
- IEEE文献:《高速数字系统设计》详述信号完整性设计原则(IEEE Xplore)。
- 制造工艺指南:《印制电路手册》(Clyde F. Coombs著)涵盖基板线加工技术。
注:以上链接为示例格式,实际引用需替换为有效资源。建议通过IEEE Xplore、IPC官网或专业电子书籍获取最新技术资料以增强内容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基板线是电子元器件基板(如印刷电路板PCB或封装基板)上通过加工形成的导电线路,用于实现元器件之间的电信号传输与连接。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定义与功能
- 定义:基板线是在基板表面或内部通过蚀刻、电镀等工艺形成的金属(如铜)导电路径,构成电路的核心部分。
- 功能:
- 电气连接:传递电信号与电力,确保芯片与外部电路的通信(如CPU与内存的数据交换)。
- 信号完整性:通过精密设计降低信号延迟和干扰(如高频通信基板线需控制阻抗)。
- 散热辅助:部分高功率基板线通过金属层导热(如汽车IGBT模块的陶瓷基板线)。
2.制造工艺
- 内层线路(以PCB为例):
- 蚀刻法:在覆铜基板上覆盖感光膜,通过曝光、显影后蚀刻掉多余铜层,形成线路。
- 加成法:在绝缘基板上直接化学镀铜形成线路,适合高精度需求。
- 外层线路:
- 通过电镀加厚铜层(如DBC工艺在陶瓷基板上键合铜箔)。
- 封装基板线:
- 采用半导体工艺(如DPC技术溅射铜种子层后光刻电镀),线宽可达10微米以下。
3.分类与应用
- 普通PCB线:用于消费电子主板,线宽约50-100微米。
- 高密度封装基板线:用于芯片封装(如手机处理器),线宽小于20微米,需多层堆叠。
- 功率基板线:如新能源车的氮化铝陶瓷基板线,铜层厚度达300微米以上以承载大电流。
4.关键指标
- 线宽/间距:消费电子常用50μm,先进封装要求10μm以下。
- 阻抗控制:高频电路需匹配阻抗(如5G基站基板线误差±5%)。
- 导热系数:功率器件基板线需搭配高导热材料(如氮化硅基板导热率90W/mK)。
5.技术趋势
- 细线化:从50μm向5μm发展以满足3D封装需求。
- 材料革新:玻璃基板(Intel下一代处理器)和低温共烧陶瓷(LTCC)提升高频性能。
以上信息综合了基板线在结构、制造和应用中的核心要点,如需特定领域(如半导体封装)的工艺细节,可进一步参考来源中的高权威网页(如)。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