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familism
family; fireside; hearthside; hearthstone; house; household
【法】 household
creed; ism; principle
【法】 doctrine
家庭主义(Familism)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定义为"以家庭集体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其英文对应词"familism"源起于20世纪中叶的社会学研究,强调家庭纽带优先于个人主义的社会组织结构。这一概念包含三个层级内涵:
伦理决策机制 家庭利益作为首要考量标准,体现在中国传统"三纲五常"中的父子纲。根据《中国家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的实证分析,约68%的中国家庭在职业选择时会优先考虑赡养父母需求。
代际责任体系 涵盖物质支持、情感维系和家族传承三个维度。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的研究表明,中国家庭代际经济互助频率是欧美家庭的3.2倍(《亚洲家庭模式比较研究》,Oxford Press,2023)。
社会组织基础单元 不同于西方的个人主义社会结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同心圆核心向外扩展社会关系。
现代演化研究显示(《当代家庭主义转型》,清华社会学刊,2024),中国家庭主义正在形成"新传统主义"特征,即保留核心价值的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代际互动模式,视频通话频率较十年前增长420%。
家庭主义是一种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强调家庭成员间的责任、情感联结及家庭整体利益优先于个人需求。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与特征
家庭主义主张将家庭视为社会基本单位,要求成员在情感、经济和生活上相互支持。其典型特征包括:家庭利益高于个人选择、成员间长期承诺、代际互助传统,以及通过伦理关系维系家庭结构(注:该来源权威性较低,需谨慎参考)。
结构与功能表现
文化差异与争议
研究现状与发展
国外已有丰富实证研究,而中国相关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多聚焦结构分析,缺乏对动态变迁(如城市化对家庭主义的影响)的深入探讨。
扩展建议:若需进一步了解家庭主义在福利政策或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和(注:后者涉及“家族主义”概念,与家庭主义存在关联但侧重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