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seudoathetosis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计】 F
【医】 pseud-; pseudo-
【医】 athetosic idiocy; athetosis; Hammond's disease
假手足徐动症(Pseudoathetosis)是一种由本体感觉丧失引起的异常不自主运动,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缓慢、扭曲、无目的的蠕动样动作,与真性手足徐动症(Athetosis)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英文:Pseudoathetosis
词源:"Pseudo-"(假)指症状模仿真性手足徐动症;"athetosis"源于希腊语"athetos"(不固定),描述肢体无规律扭动。
因深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如脊髓后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丧失关节位置觉和运动觉。为补偿感觉缺失,大脑持续发出校正指令,导致肢体无意识摆动,多见于闭眼或黑暗环境中加重。
特征 | 假手足徐动症 | 真性手足徐动症 |
---|---|---|
病因 | 深感觉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 | 基底节病变(如脑瘫) |
不自主运动 | 仅在失去视觉代偿时出现 | 持续存在,与视觉无关 |
伴随症状 | 振动觉、位置觉缺失 | 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 |
常与感觉性共济失调并存,需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如SEP)定位病变。
假性手足徐动症是一种由深感觉障碍引起的运动异常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尤其是手部)出现不自主、缓慢且不规则的扭动样动作。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及与其他疾病的区别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假性手足徐动症并非基底核病变引起,而是因深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导致肢体无法感知位置和运动信息,从而无法维持稳定姿势。患者闭眼时症状加重,睁眼时可通过视觉代偿部分缓解。
特征 | 假性手足徐动症 | 真性手足徐动症 |
---|---|---|
病变部位 | 深感觉通路(如丘脑、脊髓后索) | 基底核(如纹状体) |
单/双侧性 | 多为单侧 | 常为双侧 |
伴随症状 | 深感觉缺失、共济失调 | 肌张力波动、智力缺陷 |
视觉代偿 | 睁眼可部分改善 | 无显著改善 |
(综合、5、7、12)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控制脑血管病)。康复训练(如感觉替代训练)可能改善症状。若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至神经内科进行脑部影像学(如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提示:该病需与舞蹈症、肌张力障碍等鉴别,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