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virons; outskirt
"郊外"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地理概念
指城市行政管辖范围之外的周边区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特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城市周围在行政管辖上属这个城市的地区",对应的英文翻译为"suburbs; outskirts"(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牛津汉英词典》(第3版)进一步区分为"suburbs"(近郊住宅区)和"outskirts"(远郊未开发区域)两种语义场景。
空间特征
包含三个典型要素:①与核心城区的距离半径(通常20-50公里);②自然景观覆盖率(森林/农田占比超过40%);③基础设施密度显著低于城区(来源:《中国城乡规划术语标准》GB/T 50280-2022)。英语表达中"the outskirts of town"更强调地理边界,而"suburban areas"侧重功能属性。
文化意象
在跨文化语境中,"郊外"承载着双重象征意义:汉语文学常将其塑造为"田园牧歌"的载体(如鲁迅《社戏》中的赵庄),英语文献则多呈现"中产阶级生活图景"(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东卵区)。《汉英对比语言学》(王力,2018)指出这种差异源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发展轨迹。
“郊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指城市外围的区域,通常与市区形成对应关系。根据权威解释,郊外是「城市以外或乡村」,例如北京郊外有诸多名胜古迹,广州郊外也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部分资料(如)提到郊外与「郊区」的细微差异:郊区可能包含规划住宅区,而郊外更偏向自然景观。实际使用中二者常混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如《水浒传》对郊外的描述),可参考的文献例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