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a-c noise
interchange; alternating; communion; exchange; intercommunion; intercourse
【计】 AC
【化】 a-c; A.C.; ac; alternate current(ac,A.C.); alternating curren
alternating current
【经】 intercourse; interflow; swap
cacophony; noise; souffle
【化】 unpitched sound
【医】 murmur; souffle; susurration; susurrus
在电子工程领域,"交流杂音"对应的英文术语为"AC hum"或"alternating current noise",指电力系统中由50/60Hz交流电引起的电磁干扰现象。该现象最早由贝尔实验室工程师在1930年代电话线路研究中发现。
其核心成因包含三个方面: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1000-4-8标准,当噪声电平超过-90dBm时即构成设备干扰源。典型表现为音频设备中的"嗡嗡"声或示波器显示的工频纹波,可能造成医疗设备2%的测量误差(美国FDA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指南)。
抑制措施包括:
该术语在专业文献中常与"ground loop"(地回路)、"ripple noise"(纹波噪声)构成关联术语群,国际标准组织ISO 9001:2015第8.3.2条款要求相关产品必须标注噪声抑制参数。
“交流杂音”是一个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交流”和“杂音”两部分来理解。在不同语境下,可有两种主要解释:
指在交流过程中影响信息传递的干扰因素,属于“沟通噪音”范畴()。具体包括:
指因交流电(AC)干扰产生的异常声音,常见于电器或通信设备()。例如:
“杂音”本身指正常声音外的干扰音(),而“交流”在不同领域可指向人际互动或电流类型。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在沟通场景中多指信息干扰,在技术场景中则多与电流或设备故障相关。若需进一步区分,建议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医学场景)或设备检测(技术场景)明确具体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