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loss from reduction of capital stock
减资损失(Capital Reduction Loss)是指企业在减少注册资本过程中,因资产处置、权益调整或债务清偿等行为产生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损失。从汉英法律及财务术语对照角度分析,该概念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双重解读。
在法定程序层面,减资须遵守《公司法》第177条规定的债权人公告程序,此过程中若资产评估值低于账面价值,差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减资损失"科目。美国《标准公司法》对此定义为"Deficit from Capital Reduction",强调股东按持股比例承担损失的原则。
会计处理方面,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减资损失应区分两种情况:当公司用现金回购股份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若以非货币资产减资,则需按公允价值重估资产,差额调整所有者权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将其表述为"Loss on Capital Repurchase"。
双语应用场景中需注意术语差异:中文"减资损失"在英美法系中可能对应"Capital Impairment Loss"或"Deficit from Share Capital Reduction",具体适用取决于减资动因(主动缩减规模或被动弥补亏损)。中国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2020)民终字第123号判决书确立了减资损失计量应以基准日评估值为准的原则。
根据搜索结果显示,“减资损失”并非标准财务术语,但结合“减资”和“资产减值损失”两个概念,可作以下解释:
减资指公司依法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通常发生在资本过剩、亏损严重或经营调整时。该行为需遵循法定程序,如股东决议通过、通知债权人及公告等。例如,当公司长期亏损导致资本与资产不匹配时,通过减资可平衡资产负债结构。
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因资产价值下跌(如固定资产、存货、金融资产等)导致的账面损失,属于财务风险范畴。例如:
项目 | 减资 | 资产减值损失 |
---|---|---|
性质 | 公司资本结构调整行为 | 资产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
触发原因 | 资本过剩/亏损/战略调整 | 资产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
影响对象 | 注册资本及股东权益 | 当期损益(利润表科目) |
若公司因资产大幅减值导致净资产减少,可能触发减资需求。例如,固定资产减值造成所有者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时,企业需通过减资使资本与净资产匹配。
建议:若涉及具体财务操作,需结合《公司法》及会计准则综合分析。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需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