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intercalation; interlaced scanning
among; between; separate; sow discord; space
【化】 meta-
【医】 dia-; inter-; meta-
bar; item; order; strip; twig
【化】 bar
【医】 stick; streak; strip
scan; scanning
【计】 fineness; scanning
【医】 scanning
间条扫描(jiān tiáo sǎomiáo)是电视技术领域的专业术语,指一种图像扫描方式,其核心原理是将一帧完整的图像分为奇数场和偶数场两次扫描完成。具体而言:
技术原理:在扫描过程中,电子束并非按顺序逐行扫描所有图像行,而是先扫描图像中所有奇数行(如第1、3、5…行),形成一个“奇数场”;随后再扫描所有偶数行(如第2、4、6…行),形成一个“偶数场”。两个场组合起来构成一帧完整的图像。这种扫描方式显著降低了图像传输所需的带宽,是早期模拟电视(如PAL、NTSC制式)实现兼容性与节省带宽的关键技术。
来源:《英汉电子工程词典》(科学出版社)、《电视原理与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
英文对应术语:
间条扫描的标准英文对应术语是Interlaced Scanning 或Interlace Scan。该术语广泛应用于国际电视标准(如ITU-R BT.601)、显示技术文献及设备规格说明中。
来源:IEEE标准术语库、国际电信联盟(ITU)文件。
应用与现状:
间条扫描曾是模拟电视广播的标准扫描方式。随着数字高清电视(HDTV)和现代显示技术的发展,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 因其能有效消除画面闪烁和运动模糊,已成为主流(如1080p、4K)。但在部分广播、存档视频及特定显示设备中,间条扫描模式仍存在。
来源:《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SMPTE(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技术文档。
别名与辨析:
该术语在中文中也被称为隔行扫描,两者含义完全相同。需注意与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 区分,后者一次性连续扫描所有图像行。
来源:《广播电视技术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间条扫描”是电子工程或显示技术领域的专业术语,对应的英文为interlaced scanning。以下是详细解释:
间条扫描是一种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将一帧图像分为两次扫描(奇数行和偶数行交替显示)来减少画面闪烁并节省传输带宽。这种技术常见于传统CRT(阴极射线管)电视和早期视频标准(如PAL、NTSC制式)。
随着数字高清技术的发展,逐行扫描逐渐成为主流(如1080p、4K),画面更稳定清晰,但间条扫描仍在特定领域(如低带宽传输)保留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扫描的基础原理,可参考一般定义:扫描是通过电子束或无线电波的周期性移动形成图像的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