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indirect invasion
【法】 remoteness
impinge; trench; encroach; entrench; infringe; overpass; trespass on
【计】 infringement
【经】 infringement
在汉英法律词典语境下,“间接侵犯”(Indirect Infringement)是指行为人并未直接实施受专有权保护的行为,但因其行为促成、帮助、引诱或从他人的直接侵权行为中获利,从而需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该概念主要存在于知识产权法(尤其是专利法、版权法)领域,与“直接侵犯”(Direct Infringement)相对应。其核心含义与法律特征如下:
“间接侵犯”对应的英文术语为“Indirect Infringement”,其法律内涵包含两种主要类型:
指行为人明知某种产品、工具或方法专门用于实施受保护的权利(如专利技术、版权作品),仍提供该产品、工具或方法,从而促成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例如,销售专门用于破解正版软件密码的设备。
指行为人通过引诱、指使或实质性地协助他人实施直接侵权行为,且行为人有权并有能力控制该侵权行为,或从侵权行为中直接获利。例如,平台方明知用户上传侵权内容,仍提供技术支持和分成机制。
美国《专利法》第271条(b)(c)款明确规定了教唆侵权(Inducement)和帮助侵权(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的构成要件。例如,销售专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零部件可能构成帮助侵权。
美国最高法院在“索尼案”(Sony Corp. v. Universal City Studios)和“Grokster案”(MGM Studios, Inc. v. Grokster, Ltd.)中确立了间接侵权责任的边界,强调“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原则及“积极引诱”的认定标准。
间接侵权可能体现为为假冒商品提供分销渠道或包装服务,前提是行为人明知或应知侵权事实。
中国《民法典》第1169条规定了“帮助侵权”责任,《专利法》《著作权法》司法解释亦明确了销售侵权专用设备、提供网络侵权技术支持等行为的间接侵权性质。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解释》第21条明确了帮助侵权的构成要件。
权威参考来源:
间接侵犯(间接侵权)是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在于行为人虽未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但因与直接侵权存在特定关联而需承担法律责任。以下是详细解释:
间接侵权指行为人未直接侵犯专利权、著作权等专有权利,但通过诱导、教唆、帮助他人实施直接侵权,或为侵权行为提供必要条件的行为。例如,提供制造专利产品的专用零部件,或教唆他人非法传播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类型 | 专利领域 | 著作权领域 |
---|---|---|
行为表现 | 提供专用原料/设备 | 网络服务商提供侵权内容传播平台 |
法律后果 | 与直接侵权人连带赔偿 | 可能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细节,可参考《专利法实施细则》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著作权纠纷的司法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