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脊髓痨英文解释翻译、假脊髓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nervotabes; neurotabes; peripheral tabes; pseudotabes
分词翻译:
假的英语翻译: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计】 F
【医】 pseud-; pseudo-
脊髓痨的英语翻译:
【医】 dorsalis tabes; locomotor ataxia; myelanalosis; myelophthisis
posterior sclerosis; progressive locomotor asynergy; spinalis tabes
tabes; tabetic neurosyphilis
专业解析
假脊髓痨(Pseudotabes)是一个医学术语,特指临床表现与脊髓痨(Tabes dorsalis)高度相似,但病因并非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神经梅毒的一组综合征。其核心特征在于模仿了脊髓痨的典型神经症状,尤其是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但缺乏梅毒感染的血清学或病原学证据。
详细解释:
-
词源与核心含义:
- “假”(Pseudo-):前缀,意为“虚假的”、“模仿的”。
- “脊髓痨”(Tabes dorsalis):指脊髓后索(主要是薄束和楔束)及后根进行性变性导致的疾病,是晚期神经梅毒的经典表现,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共济失调、深感觉缺失(振动觉、位置觉)、闪电样疼痛、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 因此,“假脊髓痨”直译为“模仿脊髓痨的(疾病)”,意指临床表现酷似脊髓痨,但病因不同的疾病状态。
-
与真性脊髓痨的关键区别:
- 病因: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真性脊髓痨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是神经梅毒的一种晚期形式。假脊髓痨则由其他非梅毒性病因导致,常见原因包括:
- 糖尿病性神经病: 特别是累及脊髓后索和感觉神经时,可产生类似脊髓痨的共济失调和感觉障碍,称为“糖尿病性假脊髓痨”。
- 维生素缺乏: 如严重的维生素B12缺乏(见于恶性贫血),可导致亚急性联合变性,影响脊髓后索和侧索,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有时被描述为假脊髓痨。
- 其他: 某些遗传性感觉神经病、慢性酒精中毒、肿瘤压迫或炎症性疾病累及脊髓后索等也可能产生类似症状。
- 病理基础: 真性脊髓痨有特征性的脊髓后索和后根神经节变性。假脊髓痨的病理改变取决于其原发病因,可能涉及后索变性(如糖尿病、B12缺乏)、周围神经病变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血清学检查: 真性脊髓痨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如RPR/VDRL, TPHA/TPPA, FTA-ABS)通常阳性。假脊髓痨患者这些试验应为阴性(除非患者同时患有梅毒,但当前症状由其他原因引起)。
- 伴随症状: 真性脊髓痨常伴有阿罗瞳孔、内脏危象等特征性表现。假脊髓痨的伴随症状则与其原发病相关(如糖尿病的多饮多尿、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等)。
-
临床表现(模仿脊髓痨的部分):
- 感觉性共济失调: 步态不稳、行走时步基增宽、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gn)阳性。这是脊髓后索损害导致深感觉(位置觉、振动觉)缺失的结果。
- 深感觉障碍: 振动觉、位置觉减退或消失。
- 感觉异常: 可能出现肢体麻木、刺痛或其他感觉异常。
- 腱反射改变: 膝腱反射、踝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类似脊髓痨)。
- 括约肌功能障碍: 可能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在严重或累及相应神经通路时)。
“假脊髓痨”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而是一个描述性术语,用于指代那些临床表现(主要是深感觉障碍和感觉性共济失调)与脊髓痨极其相似,但病因明确非梅毒感染的疾病状态。诊断的关键在于识别出模仿脊髓痨症状的原发疾病(如糖尿病、维生素B12缺乏等),并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别是排除梅毒)加以确认。理解“假脊髓痨”的概念有助于临床医生避免误诊,并针对真正的病因进行治疗。
权威参考来源:
- 该解释基于神经病学和医学词典中对“Pseudotabes”的标准定义和描述。核心概念可参考权威医学文献和教科书,例如:
-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
- Merritt's Neurology
- Stedman's Medical Dictionary
- 《神经病学》教材(例如贾建平、崔丽英等主编的版本)在讨论脊髓疾病或相关神经病(如糖尿病神经病变、亚急性联合变性)时可能会提及此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假脊髓痨(Pseudotabes)指由非梅毒因素引发的、症状类似于脊髓痨(梅毒晚期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综合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特征
假脊髓痨并非独立疾病,而是一组由其他病因导致的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损伤的症候群,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反射异常等,与真性脊髓痨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
2.常见病因
- 糖尿病性病变: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毒性损伤,尤其影响脊髓后索,是假脊髓痨最常见的原因(占临床多数病例)。
- 垂体肿瘤:功能性垂体瘤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引起血糖异常,间接导致神经损伤。
- 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维生素B12缺乏、酒精中毒等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3.典型症状
- 感觉障碍:四肢麻木、刺痛或位置觉丧失。
- 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因深感觉障碍)。
- 反射异常:膝跳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 自主神经症状:可能出现排尿障碍或皮肤营养性改变。
4.与真性脊髓痨的区别
特征 |
假脊髓痨 |
真性脊髓痨 |
病因 |
糖尿病、垂体瘤等 |
梅毒螺旋体感染 |
病理基础 |
代谢性或继发性神经损伤 |
脊髓后根和后柱的炎症 |
治疗重点 |
控制原发病(如降血糖) |
抗梅毒治疗 |
预后 |
神经损伤多不可逆 |
早期治疗可改善症状 |
5.治疗与预后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例如:
- 糖尿病性假脊髓痨:严格控糖、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α-硫辛酸)可延缓进展。
- 垂体瘤相关病例:需手术或药物调控激素分泌。
早期干预可减轻症状,但已发生的神经损伤通常不可逆。
扩展阅读:脊髓痨(真性)的详细病理机制可参考梅毒晚期神经病变研究。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