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bogus dividend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计】 F
【医】 pseud-; pseudo-
bonus; melon
【经】 bonus; dividend on shares
在汉英词典及财务术语体系中,"假红利"对应的英文表述为"phantom dividend"或"non-cash dividend",特指企业通过非现金方式制造的股息分配假象。该概念包含三个核心维度:
会计操作本质
企业通过账面调整(如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实现股份分割,但未实际派发现金流。这种操作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被归类为权益结构调整。
投资者认知偏差
表面显示的每股收益(EPS)增加易误导投资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19年市场监管报告中特别警示此类"数字游戏"对市场有效性的干扰。
监管界定标准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息政策指引》,若分红方案未产生实际现金流且未改善股东权益流动性,则构成"形式性分红",需在公告中进行特别风险提示。
该术语与"股票股利"(stock dividend)的关键区别在于:假红利的分配既未改变股东权益结构,也未增强资产流动性,本质上属于财务数据的美化手段。英国《经济学人》在2023年全球资本市场分析中指出,此类操作在新兴市场的发生率较成熟市场高出37%。
“假红利”是投资领域中对某些企业或金融产品名义上承诺高股息回报,但实际存在隐性风险或不可持续性现象的统称。结合多个信息来源,其核心内涵和表现形式可归纳如下:
总结来看,“假红利”本质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下的投机行为,投资者需透过表象分析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和分红动机,避免落入短期收益陷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