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糊状的"是汉语中描述物质形态的形容词,指物体呈现黏稠、半固态且缺乏流动性的状态,类似于膏状或泥浆状。在汉英词典中,其核心对应词为"pasty"(黏稠如面团的)和"mushy"(软烂的)。该词常见于以下语境:
食品领域
指食材经过蒸煮或研磨后失去颗粒感的质地,例如:"红薯煮至糊状"可译为"sweet potatoes boiled to a mushy consistency"(《现代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版)。
工业与化学
描述混合物未完全凝固的中间状态,如水泥浆料或胶黏剂,对应英文表述为"paste-like texture",此用法可见于《牛津科技汉英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医学描述
用于病理特征表述,如"伤口渗出糊状脓液"对应医学文献中的"pasty pus discharge"(《汉英医学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该词的构词法包含形态特征("状")与质地特性("糊"),在翻译实践中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对应强度词汇,例如高黏度物质优先使用"pasty",而含水分较多的软烂物质适用"mushy"。
“糊状的”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物体质地柔软、黏稠且无明显固定形态的状态,类似于糊或粥的质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物理性质
指物质呈半固态或黏稠液态,通常由粉末、颗粒与水或其他液体混合后形成,例如浆糊、面糊等。
扩展应用
在医学或生物学中,也可描述某些排泄物(如大便)因水分含量较高而呈现的稀软状态。
汉字“糊”为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不同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