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regiones respiratoria
《现代汉英综合大词典》将"呼吸区"译为"breathing zone",特指人体呼吸过程中空气直接进入鼻腔与口腔的三维空间范围。在职业健康安全领域,该术语具有精确的测量标准: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 29 CFR 1910.134)定义为以鼻孔为中心、半径10-15厘米的球状区域。
环境工程领域则根据ISO 7708:1995标准,将呼吸区细分为两个层级:
建筑通风规范(ASHRAE 62.1-2022)特别规定呼吸区高度为地面以上0.75-1.8米,这个垂直范围考虑了人体坐立姿态的呼吸器官位置。工业卫生监测中,该区域空气采样需遵循NIOSH 0500标准规定的45度倾斜角采集法。
生理学角度,呼吸区的温湿度参数具有医学意义:35-37℃温度和95-100%相对湿度是健康呼吸区的理想范围,该数据来源于《呼吸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呼吸区是呼吸系统中与气体交换直接相关的区域,在不同语境下具体含义略有差异,需结合解剖结构和功能综合理解:
鼻腔呼吸区
主要位于鼻腔固有黏膜部分(占鼻腔大部分区域),覆盖中、下鼻甲及对应鼻道。其特点包括:
呼吸系统的功能性分区
部分资料将整个呼吸系统分为上呼吸道(鼻腔、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等)。但需注意:呼吸系统整体更侧重气体传输通道与肺泡交换功能的区分,而非严格以“呼吸区”命名。
与嗅区的对比
在鼻腔顶部上鼻甲对应区域为嗅区,分布嗅觉细胞,而呼吸区无嗅觉功能,两者在黏膜细胞类型和生理作用上存在明显差异。
备注:部分权威医学资料指出“呼吸区”并非呼吸系统的标准解剖学术语,该概念更常见于描述鼻腔局部功能分区。建议在专业医学文献中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该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