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藿香(学名:Agastache rugosa)是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汉英词典中常译为wrinkled giant hyssop或Korean mint。其核心释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四棱形,叶片卵形至披针形,表面具褶皱,轮伞花序顶生成穗状,花期6-9月。该物种在中国分布于华东、西南等多地,常生长于湿润山坡或林缘。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中国药典》记载其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化湿醒脾、解暑发表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挥发油成分(含甲基胡椒酚、柠檬烯)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汉英翻译考据
"藿香"英文名源于其形态特征与功能属性:
该物种需注意与同科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区分,后者叶片无褶皱且香气成分差异显著。
“藿香”一词的解释可综合其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及文化含义展开:
“藿香”是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gastache rugosa,别名紫苏草、大叶薄荷。其茎直立呈四棱形,叶片对生,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淡紫蓝色或白色唇形花,穗状花序密集。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朝鲜、日本及北美也有栽培。
藿香全草可入药,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包括:
常见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液/胶囊即以藿香为君药,用于暑湿感冒、腹痛吐泻等症。
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可提取用于香料或驱蚊制品;民间亦用其鲜叶泡茶预防暑病。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学分类或药用配伍细节,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