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漆(Huǒqī)是中国传统封缄材料,英文译为"sealing wax",指一种通过加热融化后用于文件、信函密封的粘合剂。其主要成分为松香、蜂蜡和矿物颜料,混合加热后呈液态,冷却凝固形成坚硬且有光泽的密封层,常配合金属印章使用形成独特纹样。
根据《牛津汉英大词典》定义,火漆在历史上承担着防伪保密功能,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和商业契约。现代文物鉴定显示,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清代火漆印实物,其配方含70%松香、20%虫胶及10%朱砂,这种配比能形成抗撕裂的韧性密封层。
在语言学范畴,《现代汉语词典》指出"火漆"词源可追溯至元代,其命名源于使用前需"以火熔之"的特性,对应英文术语"sealing wax"最早见于14世纪英国羊皮卷封印记载。当代应用场景已延伸至收藏品封装和装饰工艺领域,美国专利局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新型环保火漆配方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
火漆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用途区分:
定义与成分
火漆是一种特种胶合剂,由焦油、辰砂(硫化汞)和虫漆(印度天然漆)混合加热制成。另有配方提到松香、植物油和矿物颜料,加热后呈粘稠液体。
发明与传播
用途与特性
明代“火漆”指用二火铜(二次精炼铜)铸造的铜钱,与“金背”“旋边”等并列。例如《明史》记载朝廷曾铸“火漆六千锭”作为货币。
成语中“火漆”可代指官方公文,象征权威性和正式性。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火漆制作工艺或历史争议,可参考搜狗百科和爱问教育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