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ctivation grade
【化】 activation
【医】 activate; activation
consideration; tolerance; degree; limit; linear measure; surmise; estimate
extent
【计】 degrees; k.w.h.
【化】 dimension; kilowatt hour
【医】 Deg.; degree
【经】 degre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活化度”(Huóhuà Dù)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指物质(尤指催化剂、生物酶或材料)被激活后所表现出的有效活性程度。以下是基于学科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活化度(Activation Degree)
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后,物质从惰性状态转变为具有特定功能活性状态的程度量化指标。其英译强调“Degree of Activation”或“Activation Level”,常见于材料科学与生物化学领域。
例:催化剂的活化度直接影响反应效率(The activation degree of catalysts directly determines reaction efficiency)。
指多孔材料(如活性炭、分子筛)经活化处理后,单位质量内有效活性位点或比表面积的增加比例。权威定义参考:
《催化化学手册》(Handbook of Catalytic Chemistry)指出:活化度是衡量催化剂预处理后表面活性中心暴露率的参数,计算公式为:
$$ text{活化度} = frac{S{text{活化后}} - S{text{原始}}}{S_{text{原始}}} times 100% $$
其中 ( S ) 为比表面积(m²/g)。
指酶或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如pH、温度)达到最大催化能力的百分比。美国药典(USP)定义:
“酶活化度”(Enzyme Activation Degree)反映其构象变化后功能基团的暴露效率,需通过动力学实验测定(如米氏常数 ( K_m ) 变化)。
催化剂活化度≥90%为高效工业级标准(《化工进展》,2023);药物制剂中酶活化度需>85%以确保生物利用度(WHO技术报告系列 No.1034)。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是触发反应所需能量阈值(单位:kJ/mol),而活化度表征物质已被激活后的效能状态(无量纲或百分比)。
活性(Activity)是绝对性能指标(如催化转化率),活化度则描述相对于理论最大值的实现程度。
权威参考来源
活化度是描述物质分子或材料表面从稳定状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或具有更高活性的活跃程度的指标。以下是综合不同领域的解释:
基本定义
活化度指物质分子通过外界能量输入(如加热、辐射等),从常态转变为高能态(活化态)的能力。这种转变使其化学性质更活泼,例如更容易参与催化反应或吸附过程。
材料科学中的具体应用
以白炭黑为例,其活化度特指表面活性官能团(如羟基)的含量和反应能力。高活化度的白炭黑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吸附位点,常用于橡胶增强、涂料分散等领域。
影响因素与调控方法
检测方法
常用BET法测定比表面积,结合红外光谱分析表面官能团类型。工业上还会通过吸附性能测试间接评估活化度。
补充说明:该术语的英文为"activation grade",在学术文献中需注意与"activation energy"(活化能)区分,后者特指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阈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