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迷的(hūnmí de)
在汉英词典中,“昏迷的”作为形容词,对应英文comatose,指因严重疾病、创伤或中毒导致的深度意识丧失状态。患者无法被唤醒,对疼痛、声音等外界刺激无反应,并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呼吸/循环障碍)。该词严格区别于“昏睡”(lethargy)或“嗜睡”(drowsiness)等轻度意识障碍。
医学定义
昏迷是持续性意识障碍的最高严重等级,由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广泛损伤引起,常见于脑卒中、颅脑外伤、代谢性脑病等。患者丧失觉醒能力(unarousable unresponsiveness),无法执行自主行为或与环境互动 。
英文对应词解析
病理机制
昏迷的核心机制是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RAS)功能障碍或双侧大脑半球广泛性损伤,导致意识整合能力丧失。常见诱因包括:
临床评估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量化昏迷程度:
医学定义来源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32nd ed.). Elsevier. p. 403.
英文词义来源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Comatose".
病理机制来源
Plum F, Posner JB. The Diagnosis of Stupor and Coma (4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临床评估来源
Teasdale G, et al. "Assessment of coma and impaired consciousness: A practical scale". The Lancet (1974); 2(7872): 81-84.
昏迷是一个多义词,在医学和文学语境中有不同含义,以下从医学定义、临床表现及其他语境分别解释: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无法通过语言、疼痛等外界刺激唤醒,且缺乏自主活动能力。其发生与大脑皮层、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功能受损有关()。常见病因包括脑部疾病(如中风、脑外伤)、全身性疾病(严重感染、代谢紊乱)等()。
根据意识抑制程度分为三级:
特殊类型:醒状昏迷(睁眼昏迷),患者可睁眼、眨眼,但无意识活动,属严重预后不良表现()。
在古汉语中,“昏迷”可表示愚昧、神志不清,如《尚书》中“昏迷不恭”指人糊涂不敬()。现代文学中也用于比喻精神恍惚或社会混乱状态。
昏迷是危急重症,需立即抢救。及时治疗可能恢复意识,延误则死亡率显著升高()。临床处理需结合病因,如控制感染、降低颅压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