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faenum graecum
calabash; cucurbit; gourd
【医】 cucurbit; Lagenaria vulgaris Ser
bar; be close to; cling to; hope earnestly
【化】 bar
【医】 bar
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是豆科胡芦巴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英文通称Fenugreek。其种子(葫芦巴籽)是核心药用与食用部分,具有独特香气,常用于传统医药及香料。植株高30-60厘米,茎直立,三出复叶,花白色或淡黄色,荚果细长,内含10-20粒黄棕色菱形种子。来源:《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
葫芦巴籽性温、味苦,归肾经,传统中医用于:
在印度、中东等地,葫芦巴籽是咖喱粉、调味酱(如印度panch phoron五香粉)的核心成分,嫩叶可作蔬菜。其种子经烘烤后散发焦糖与坚果风味,亦用于制作仿枫糖浆调味剂。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香料作物报告
阿拉伯语称حلبة(ḥulba),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用于改善消化及女性健康。中国《嘉祐本草》记载其“主元脏虚冷气”,维吾尔族医学则用于关节疼痛及催乳。来源:《中华本草》民族药卷
参考文献链接(真实有效):
葫芦巴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信息:
葫芦巴(学名:Trigonella foenum-graecum)是豆科胡卢巴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毫米,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两侧有深斜沟,种脐点状,质地坚硬。植株高30-80厘米,根系发达,茎直立多分枝,叶片为三出掌状复叶,花冠蝶形、黄白色,荚果内含10-20粒灰黄色种子,具独特香气。
性味归经
味苦、性温,归肾经,是传统中医的补阳药。
传统功效
葫芦巴别称多样,如芦巴子、香豆子、苦豆等。其名称源自古代番地(今海南及西域),因当地称其为“芦菔”(莱菔)音转而来。
葫芦巴适应性强,喜冷凉干旱气候,原产于地中海至喜马拉雅地区,中国多地有栽培。入药时以种子为主,需注意其性温,阴虚火旺者慎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