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households registry jurisdictional
户口管辖区(Household Registration Jurisdiction)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核心概念,指公民户籍登记及管理的法定行政区域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定义包含以下三要素:
常住地归属原则
公民需在经常居住地进行户籍登记,形成法律意义上的“户籍所在地”。该原则由1958年颁布的《户口登记条例》确立,构成中国城乡二元管理结构的基础框架(国务院公报,1958年)。
户籍类型划分
分为农业户口(Agricultural Household)与非农业户口(Non-agricultural Household)两类,对应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逐步取消城乡户口性质区分。
行政管辖体系
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市/县公安机关为法定登记机关,派出所或街道办为具体经办机构,村/居委会协助登记工作。这种分层管理模式在《公安机关户籍管理工作规范》中有详细规定(公安部官网,2020年更新版)。
该制度直接关联教育入学、医疗保障、住房购置等18项公民权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户籍城镇化率为46.7%,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7.9个百分点,反映户籍改革持续推进的现实需求(中国统计年鉴2024版)。
户口管辖区是指由公安机关或乡镇政府负责户籍管理的行政区域范围,具体解释如下:
户口管辖区是户籍管理的空间划分单位,通常以公安派出所或乡/镇行政区域为边界。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派出所管辖范围为户口管辖区;未设派出所的乡或镇,则以乡/镇政府管辖区域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三条,户口登记由公安机关主管,具体划分方式为:
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指户口本登记的户籍地址对应的政府管理分区(如省、市、区/县、街道),而户口管辖区则是该地址所属的户籍管理责任区域。例如,某市划分为多个公安派出所辖区,每个派出所负责其辖区内居民的户口登记、身份证办理等事务。
提示:如需办理具体业务(如迁户、补办证件),请携带材料前往户籍所属辖区派出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