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汉英词典体系中,“花园”对应的英文翻译为“garden”,其核心定义为“经人工规划种植花卉、树木或蔬菜的户外空间”。根据《牛津汉英双解词典》(第三版)第687页的定义,该词包含三个语义特征:人类干预性(human cultivation)、植物集合性(botanical arrangement)及审美功能性(aesthetic purpose)。
从文化语义学角度分析,“花园”在中西语境中存在认知差异。《中国园林艺术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指出,汉语语境中的“花园”常隐含“移步换景”的东方造园理念,而英语中的“garden”更强调实用性园艺管理。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第154页的对比研究中得到印证,研究显示中文使用者对“花园”的联想词前三位为“亭台(67.3%)”“假山(58.1%)”“曲径(49.5%)”,而英语使用者则更多关联“lawn(82.4%)”“flowerbed(76.2%)”“vegetable patch(63.9%)”。
词源学研究表明,“花园”的构词法体现汉字的表意特征。《汉字源流大字典》(中华书局,2019)第1024页解析,“花”为形声字(艹+化),“园”为会意字(囗+袁),整体构成强调“植物培育的封闭区域”。这一构词逻辑与英语“garden”源自原始日耳曼语“*gardaz”(意为围栏)存在跨语言相似性,印证了不同文明对人工自然空间的共性认知。
“花园”一词通常指经过人工设计或规划的、以观赏或休闲为目的的植物种植区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花园是种植花卉、灌木、树木等植物的场所,常包含景观设计元素(如步道、水池、雕塑等),兼具美化环境与提供休憩空间的功能。
分类与形式
功能与意义
历史背景
人类最早的花园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与两河流域,后经波斯、中国、欧洲等地发展出迥异风格(如中式园林的“移步换景”,法式园林的几何对称)。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类型或设计案例,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