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robationary; suspended
on probation; probation; reprieve
【法】 conditional condemnation; reprieval; reprieve; respite of sentence
缓刑(Huǎnxíng)的汉英法律释义
缓刑指法院对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不执行刑罚不致危害社会时,规定一定考验期,暂缓刑罚执行的制度。若考验期内遵守监管规定且未犯新罪,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反之将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刑罚的缓刑适用条件)
Suspended Sentence(英美法系常用术语)
A court order that delays the imposition of a sentence after a guilty verdict, allowing the defendant to serve probation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instead of immediate imprisonment.
权威参考:
《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第11版对"Suspended Sentence"的定义
要素 | 中国缓刑制度 | 英美 Suspended Sentence |
---|---|---|
刑期限制 | 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 | 轻罪(misdemeanors)或非暴力重罪(felonies) |
实质条件 | 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无再犯危险 | 低再犯风险+对社会危害小 |
考验期义务 | 遵守法律、接受社区矫正、报告活动情况 | 履行缓刑官指令+药物测试+赔偿受害人 |
原判刑罚消灭,不视为有前科(no criminal record),但定罪记录仍存在。
立即收监执行原判刑期,且新罪需数罪并罚。
司法实践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缓刑适用问题的指导案例》(案例号:刑指第183号)
注:以上内容综合中国《刑法》、英美判例法原则及权威法律工具书定义,符合法律术语的准确性要求。具体个案适用需以司法机构解释为准。
缓刑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暂缓执行刑罚。以下是综合法律依据和实务要点的详细解释: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满足法定条件时,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并设定考验期进行考察的制度。若考验期内遵守规定且未再犯罪,原判刑罚即不再执行;反之则撤销缓刑,执行原刑罚。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缓刑通过非监禁方式促进罪犯改造,减少监狱资源消耗,同时避免罪犯与社会脱节,有利于社会矛盾化解。其历史可追溯至英国中世纪的“僧侣特典”制度,后发展为现代刑事司法的重要措施。
不适用范围: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数罪并罚后刑期超3年者不得适用缓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