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toroidal core memory
【计】 ring type
【医】 ring form
【计】 CM; core memory; core storage; core store
环形磁心存储器(Magnetic Core Memory)是早期计算机采用的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其英文术语可直译为"toroidal magnetic core memory"。该技术通过环形磁芯的磁化状态实现二进制数据存储,每个磁芯代表1位信息(0或1),磁化方向由穿过磁芯的导线电流方向控制。
根据《计算机存储技术发展史》记载,这种存储器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王安博士于1949年提出专利,其核心材料采用铁氧体磁环,直径约1毫米。工作时,X/Y驱动线产生交叉电流,通过检测感应线电压变化实现数据读取。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档案显示,该技术曾在1950-1970年代广泛应用于航天计算机系统,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导航计算机。
英国科学博物馆的技术文献指出,环形磁心存储器的存取时间约为6微秒,存储密度最高可达128KB。其耐辐射特性使其在军工领域持续使用至1980年代,直至被半导体存储器取代。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计算史年鉴》证实,该技术为现代RAM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形磁心存储器是一种早期计算机中使用的存储技术,其核心由环形(圆环状)磁性材料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英文为toroidal core memory,属于磁芯存储器(core memory)的一种。每个存储单元由微小的环形磁芯组成,通过磁化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表示二进制数据(0或1)。
结构与原理
历史与应用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20世纪50-70年代的计算机(如IBM 360系列),具有非易失性(断电后数据不丢失)和可靠性高的特点,但受限于体积大、速度慢等缺点,后被半导体存储器取代。
相关术语
同类型存储器也被称为core storage或core store,均属于早期计算机内存技术。
若需进一步了解磁芯存储器的制造工艺或具体机型案例,可参考计算机发展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