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disintegrating agent
在药剂学领域,"崩解剂"(Disintegrant)指添加到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中的功能性辅料,其核心作用是促进制剂在体内(如胃肠道)快速崩解成细小颗粒或粉末,从而加速药物溶出与吸收。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定义、机制及权威来源进行说明:
中文定义
崩解剂指能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通过吸水膨胀、产气或毛细管作用破坏片剂内部结构,实现药物高效释放(来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
英文对应术语
Disintegrant: A substance added to solid dosage forms (e.g., tablets) to facilitate their breakup or disintegration after administration, enhancing drug dissol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来源:USP-NF 2023, General Chapter <1217>).
崩解剂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中国标准
《中国药典》规定崩解剂需符合崩解时限要求(普通片剂≤15分钟),并明确其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估方法(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则0921)。
国际标准
美国药典(USP)及欧洲药典(Ph. Eur.)对崩解剂的性能测试(如崩解时间、溶出度)有详细规范,确保制剂质量一致性(来源:European Pharmacopoeia 11.0, Section 2.9.1)。
参考文献
崩解剂是片剂制造中的关键辅料,其作用与机制如下:
崩解剂是能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解成细小颗粒的物质,通过破坏片剂的物理结构,促进药物溶出和吸收。几乎所有普通片剂中均需添加(缓释片、含片等特殊片剂除外)。
毛细管作用
如干淀粉通过多孔结构快速吸水,形成液体渗透通道(类似毛细管效应),削弱片剂结构。
膨胀作用
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后体积膨胀数十倍,产生内部压力撑裂片剂。
产气作用
泡腾崩解剂(如柠檬酸+碳酸氢钠)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气泡膨胀瓦解片剂。
酶解作用
特定酶类(如淀粉酶)可分解片剂中的粘合剂(如淀粉浆),加速崩解。
类型 | 代表物质 | 适用场景 | 特点 |
---|---|---|---|
天然崩解剂 | 干淀粉(玉米/马铃薯) | 水不溶性药物片剂 | 吸水性8%-10%,膨胀性有限 |
超级崩解剂 | 羧甲基淀粉钠 | 快速崩解需求 | 冷水中膨胀200倍 |
泡腾崩解剂 | 有机酸+碳酸盐 | 泡腾片、速释片 | 产气快速崩解,需防潮 |
崩解剂直接影响片剂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片剂经高压压制后孔隙率低,崩解剂通过上述机制瓦解结构,使药物快速释放。例如,未加崩解剂的片剂可能需数小时崩解,而优质崩解剂可缩短至数分钟。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搜狗百科、药剂学研究及制剂技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