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审"是法律术语,指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当事人或涉案人员在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前所处的法定等待状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一阶段即属于候审程序的核心环节。
从汉英词典角度分析,"候"对应英文"await","审"对应"trial",完整译作"await trial"。该术语特指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取保候审(bail pending trial)或监视居住(residential surveillance)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状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候审期间被告人需遵守传唤到庭、禁止干扰证人作证等法定义务。
在法律实务中,候审包含三个核心要素:1)司法机关已立案侦查;2)案件处于审查起诉或审判准备阶段;3)当事人人身自由受到法定限制。与"羁押"的区别在于,候审状态允许犯罪嫌疑人通过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等方式暂时保留人身自由。该制度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候审”是法律术语,指在诉讼过程中,原告或被告等候司法机关的审问或审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候审指诉讼当事人(原被告)在案件审理前或审理过程中,依法等待司法机关传唤或处理的状态。
法律程序中的阶段
通常适用于刑事或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当事人需配合司法程序,不得逃避。
常见搭配
适用对象
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可能涉及民事诉讼中的原被告双方。
如需了解具体法律条款或程序细节,建议查阅《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