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condition subsequent; subsequent conditions
在计算机科学与形式化方法领域,"后决条件"(英文:Postcondition)指程序执行后必须成立的条件或状态。它定义了函数、方法或代码段正确执行后输出结果或系统状态应满足的规范要求,是程序契约(Design by Contract)的核心概念之一。
后决条件明确约定代码执行完毕后的预期结果。例如,排序算法的后决条件要求输出数组必须呈升序排列(牛津计算机科学词典,2023版)。
对系统资源状态进行约束,如文件操作后必须关闭句柄(IEEE软件工程术语标准 610.12-1990)。
后决条件(Postcondition)与前置条件(Precondition)构成程序正确性的双重验证:
二者通过霍尔逻辑(Hoare Logic)形成三元组:{P} C {Q},其中P为前置条件,C为程序代码,Q为后决条件(Hoare, 1969)。
在Eiffel语言中通过ensure
关键字声明后决条件,强制实现类履行输出承诺(Meyer, 1997)。
定理证明工具(如Coq)依赖后决条件推导程序正确性(《形式方法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JUnit等框架用assert
语句验证后决条件(如assertEquals(expected, actual)
)。
学术定义参考:
《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构造与解释》将后决条件定义为"过程调用的效果规约"(Abelson et al., MIT Press)。
IEEE 24765标准将其描述为"执行任务后必须为真的条件"。
def binary_search(arr: list, target: int) -> int:
"""
Precondition: arr is sorted in ascending order
Postcondition:
Returns index of target if exists,
otherwise returns -1
"""
# 算法实现...
此例中,后决条件明确约束了返回值语义,与前置条件共同构成完整契约。
权威来源:
“后决条件”并非一个广泛通用的术语,但根据其字面含义和可能的语境,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释:
逻辑与编程中的可能含义
在程序设计中,常使用“前置条件”(precondition)和“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来描述函数执行前后的状态。其中:
项目管理或合同中的引申义
在协议或项目流程中,可能指某项任务完成后需要满足的后续约束条件。例如:“项目验收的后决条件包括提交完整的测试报告和用户手册”。
与“先决条件”的对比
“先决条件”是执行某操作前必须满足的条件(如“注册账号是登录的先决条件”),而“后决条件”可能指操作完成后需满足的附加条件,例如“付款后需提供收据作为后决条件”。
注意:若您指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建议使用该标准术语以便更精准地获取信息。若具体语境不同,请补充说明领域或使用场景,我将进一步细化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