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esculus wilsonii Rehd.
monkey
【医】 simian
【化】 Chinese chestnut
猴板栗是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植物的统称,中文正式名称为"七叶树",其英文对应名称为Chinese horse chestnut,学名为Aesculus chinensis。该名称源于其果实形态与传统板栗相似,且常被野生灵长类动物取食,故民间俗称"猴板栗"。
在植物学特征上,该树种具有掌状复叶,通常由5-7片小叶组成伞形叶序,花为白色圆锥花序,果实为直径3-5厘米的蒴果,外壳密生短刺,成熟时裂开露出深褐色种子。其种子含有皂苷成分,需经特殊处理后方可食用。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七叶树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多生长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杂木林中。其木材轻软易加工,传统用于制作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种子在中医药典中记载有安神理气的功效,《中华本草》载其可"治胃痛、脘腹胀满"。
需特别注意的是,猴板栗与欧洲七叶树(Aesculus hippocastanum)存在亲缘关系但不同种,后者因含有更高浓度的皂苷成分而不宜食用。该物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低危等级,其生态价值体现在为多种传粉昆虫提供蜜源。
猴板栗是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别名,其学名为Aesculus wilsonii。以下从植物特征、药用价值及食用方法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植物特征 猴板栗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7片呈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序顶生,花瓣白色带香味,花期4-5月;蒴果近球形,果期9-10月,成熟时棕黄色,表面有突起,形似板栗但略大。
二、药用价值 其干燥种子为中药材“娑罗子”,性温味甘,归肝、胃经,具有理气宽中、和胃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腹胀闷、胃脘疼痛。主要成分包括七叶皂苷、黄酮苷及脂肪油等,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有抗炎、降胆固醇作用。
三、食用方法 猴板栗果实可食用,但需用碱水煮熟去除苦涩味,煮熟后口感类似板栗,也可提取淀粉加工食用。
补充说明: “猴栗”在中文语境中另有其他含义:①指栗属植物茅栗(Castanea seguinii),果实较小;②成语中可形容人狡猾(如“猴栗”比喻行为狡诈),或因恐惧发抖的状态(部分方言用法)。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