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mphonious
"和音"作为汉语复合词在汉英词典中具有多重释义,其核心概念围绕声音的和谐组合展开。根据《牛津音乐术语词典》,该词在音乐学领域对应"harmony",指两个以上不同音高同时发声产生的协和音响效果。这种声学现象遵循泛音列原理,其物理规律可用公式表示为:
$$ f_n = n cdot f_1 $$
其中$f_1$为基频,$f_n$为第n个泛音频率。日本语言学家早川孝太郎在《日语语言学导论》中特别指出,在日语汉字发音体系中,"和音"(わおん)特指源自日本本土的汉字读法,区别于中国传入的"汉音"和"吴音"发音系统。
该词在日常语境中延伸出"和谐之声"的比喻义项,《现代汉语用法词典》记录其可翻译为"concordant sounds",常用于描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协调声响组合,如"钟磬和音"的文学表达。音乐理论家勋伯格在《和声学原理》中强调,西方音乐体系中的和声(harmony)概念与中国传统音乐"和音"理念存在文化认知差异,前者注重纵向叠置音响,后者更强调线性旋律的横向融合。
和音在音乐领域及一般语境中有以下两种核心含义:
基本定义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音高按特定规则同时发声形成的音响组合,通过纵向叠加或横向运动构成和声效果。例如三度叠置和弦(如C-E-G)是最常见的构成方式。
构成与功能
艺术表现
通过和谐音程(如纯五度)与不和谐音程(如二度)的对比,营造紧张-松弛的听觉效果。特别指出和音色彩可表现浓淡、厚薄等情感差异。
指和谐的声音组合,常见于文学描述。例如《乐府诗集》中“渥恩颁春禄,《咸》《护》听和音”,此处喻指社会或自然中的和谐状态。
在语言学中,和音偶尔指辅音重复现象(如pressed-past),但该用法较罕见。需注意与动漫角色“九条和音”等专有名词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