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用装置"在汉英词典和技术语境中的核心含义是指为应对主系统故障或紧急情况而预先配置的替代性设备或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非日常使用,仅在需要时启用。以下是详细解析:
"备用" (Bèiyòng)
指"预备使用"或"留作后备",强调设备的辅助性、预备性。在工程中体现为冗余设计,确保主系统失效时能无缝切换。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备用"的定义为"准备着供随时使用"。
"装置" (Zhuāngzhì)
泛指由部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或系统,如机械装置、电子装置等。
来源:《牛津英汉双解技术词典》将"装置"译为"device"或"equipment",指为实现功能而组装的物理单元。
合成定义:备用装置 =预备性替代设备(Primary backup equipment)。
英文常用表达包括:
语义差异:
来源:IEEE标准术语库(IEEE Standard Glossary)对"redundancy"的定义为"为提升可靠性而增加的额外资源"。
类型 | 典型场景举例 | 英文对应 |
---|---|---|
应急备用装置 | 紧急发电机(主电网故障时启用) | Emergency Backup Generator |
冗余备用装置 | 服务器集群的热备节点 | Redundant Server Node |
辅助备用装置 | 飞机辅助动力单元(APU) |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定义备用装置为:"A secondary system designed to maintain functionality when the primary system fails"(当主系统故障时维持功能的次要系统)。
来源:IEEE Std 141-1993《电力系统可靠性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ISO 13849-1标准中,备用装置归属"安全相关控制系统"范畴,要求其满足故障检测与自动切换规范。
通过以上分层解析,可明确"备用装置"兼具功能性(替代主设备)、状态性(常态待机)及设计目的性(提升系统鲁棒性)三重属性。
备用装置是指仅在特定紧急情况下启用的设备,其核心功能是在主系统失效时提供应急支持,确保关键功能不中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备用装置指处于储备状态、平时不参与运行,仅在非常事件(如断电、火灾等)发生时启用的设备。例如柴油发电机、灭火设备等。
核心特点
按备用方式分类
典型维修策略
电力系统
备自投装置(BZT)可在主电源断开后自动投入备用电源,提升供电可靠性。
工业与公共安全
如消防灭火设备、应急发电机组等,需通过定期测试确保功能正常。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或技术参数,可参考来源、2、5的详细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