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crushes of parting edge
【机】 assembly
face; surface; cover; directly; range; scale; side
【医】 face; facies; facio-; prosopo-; surface
【计】 corner
【机】 crush
在模具制造领域,"合模面边角压坏"指模具闭合过程中因压力分布不均或定位偏差,导致分型面边缘区域产生塑性变形或结构损伤的现象。该术语对应的英文专业表述为"edge/correction crushing on mold parting surface",其技术内涵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力学成因
合模瞬间的锁模力超过边角区域材料的屈服强度,常见于模具温度异常(如局部过热导致材料软化)或顶出系统复位不完全等情况。根据《模具工程手册》(第三版)第12章注塑成型缺陷分析,该问题多发生在厚度突变或冷却通道密集的模具区域。
结构特征
受损部位通常呈现45°剪切裂纹或塌陷状压痕,深度超过Ra0.8μm的表面粗糙度标准。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 Mold Standard中明确规定,分型面边缘倒角半径应不小于0.5mm以分散应力。
工艺影响
该缺陷会导致注塑件产生飞边、缺胶等成型缺陷。日本JIS B5106模具精度标准指出,超过0.02mm的边角压损即可能影响成型品尺寸公差。
该术语在模具验收报告中的规范描述应包含:损伤位置坐标、压痕面积占比(建议采用金相显微镜测量)、以及与模具钢材热处理硬度的关联性分析。德国DIN 16749塑料模具标准推荐使用3D光学扫描进行量化评估。
“合模面边角压坏”是模具制造或注塑成型过程中常见的缺陷,指模具闭合时,分型面(即合模面)边缘或角落因压力、温度或结构问题导致的材料压损或破裂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常见于硅胶制品、塑料注塑等需要精密合模的加工领域,尤其是低硬度、有弧度或薄壁结构的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技术细节,可参考模具工程手册或相关生产实践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