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custodia legis; legal custody
合法拘押是指执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采取的临时性人身自由限制措施。该术语在汉英法律文本中对应"lawful detention",需从法律程序、适用条件、执行主体三方面进行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合法拘押的适用情形包括:(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目击者指认其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二条进一步明确,拘押期限一般不超过24小时,特殊案件经批准可延长至48小时。
国际人权法框架下,《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九条确立了拘押三原则:禁止任意拘押、告知拘押理由、及时司法审查。与英美法系中的"probable cause"制度相比,中国法律强调"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证明标准,要求办案机关必须出具《拘留证》并通知家属。
合法拘押的正当性边界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第146号指导性案例中,明确界定"紧急情况"下无证拘押的例外情形,要求事后24小时内必须补办手续并接受检察机关监督。这种制度设计既保障侦查效率,又维护公民人身自由权。
合法拘押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对个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合法拘押属于刑事诉讼或司法程序中的强制措施,目的是保障侦查、审判的顺利进行或执行司法决定。其法律依据主要来自《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被拘押人可通过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申诉或律师介入等途径维护权益,司法机关需定期审查羁押必要性。
超出法定范围或程序的拘押可能涉及非法拘禁罪,相关责任人需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
如需了解完整法律条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及权威法律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