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check-point routine
check; check against; check up
【医】 check
【经】 check; checking; collate; control; verify
a little; dot; drop; feature; particle; point; spot
【计】 distributing point; dot; PT
【医】 point; puncta; punctum; spot
【经】 point; pt
routine
【电】 routine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核对点常式”是一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含义可拆解如下:
核对点 (Checkpoint)
指系统运行过程中预设的状态保存点,用于记录特定时刻的完整数据快照。其核心功能是在系统故障时实现状态回滚与恢复,确保数据一致性(类似工程领域的“安全基准线”概念)。
常式 (Routine)
台湾地区术语,对应大陆“例程”,指可重复调用的程序代码单元。在系统架构中表现为封装特定功能的子程序模块,例如内存管理常式、错误处理常式等。
核对点常式 (Checkpoint Routine) 指周期性执行系统状态保存的自动化程序模块。其通过以下机制保障系统可靠性: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库事务管理(如Oracle的CKPT进程)和高性能计算容错系统。
在操作系统与分布式系统中,核对点常式通常包含:
1. 状态冻结:暂停进程运行
2. 元数据记录:保存寄存器/堆栈指针等关键信息
3. 内存转储:将工作内存写入持久化存储
4. 校验和计算:生成数据完整性验证码
5. 恢复链构建:建立与前一核对点的逻辑关联
该过程需满足 ACID 原则中的持久性(Durability)要求,其执行频率由系统容错等级决定,公式表示为:
$$ T{ckpt} = frac{t{fail}}{ln(1-R)}
$$
其中 $t_{fail}$ 为平均故障间隔,$R$ 为系统可靠性目标值。
注:术语“常式”在IEEE Std 610.12-1990标准中被规范为“实现特定算法的可调用程序单元”,而核对点机制在《数据库系统概念》(Silberschatz著)第17章有系统论述。因专业文献通常不提供在线链接,建议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相关标准与教材获取权威解释。
“核对点常式”是一个专业术语,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可作如下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由“核对”和“常式”构成:
专业领域应用
结合的翻译,“核对点常式”对应英文术语check-point routine,属于电学或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概念。它可能指一种系统性的检查流程,例如:
使用场景
常见于需要高可靠性的场景,如:
补充说明
由于搜索结果中仅提到该术语的具体翻译,且权威性较低,建议参考计算机科学或电子工程领域的专业文献以获取更准确的技术定义和应用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